易武茶对普洱茶的影响及其发展初探
发布时间 2011-08-01 浏览 14126 次
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莽枝(勐芝)、架布、习崆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李佛一编纂的《镇越县新志稿》中记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茶区年产茶七万担……光绪二十年前后易武茶区产量为二万担。”《版纳文史资料》第四辑中“古茶区分布情况表”表明:1912年易武茶区产茶5000担,比倚邦、曼洒、曼庄、革登四茶区产茶之和还多;1957年易武茶区产茶1250担,也多于倚邦等四茶区产茶之和。史料文献中,因茶业兴衰演变,地名、产量记述有异,而易武茶山是普洱茶的主产地则是无疑的。

3?郾易武是普洱贡茶之乡。易武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1724年),茶商和工匠涌入易武达“数十万”之众,形成了“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的格局,因事端不断,一度被清廷“严禁客商入山作茶”。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茶引”购茶,茶商复入,主产园饼茶(又名园宝茶),因七饼为一筒出售,又称“七子饼茶”或“七子园茶”,大量运往普洱经销。在普洱管理茶叶贸易的官吏们将普洱茶献进宫廷,深受皇宫喜爱而列为贡品。《普洱府志》记载:清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