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之病与病之方
发布时间 2011-08-09 浏览 5626 次
类似的“病痛”在中国茶业的成长谱系里并不鲜见。商标意识的淡漠让茶产业从不缺乏悲情英雄,无数个“丧子之痛”最终叠加出的局面是:截至2009年,中国形成了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等数百个名震江湖的茶叶品类,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茶叶品牌。

  有品类,却无品牌,大量“有姓无名”的中小茶厂常年徘徊在亏损边缘。这些没有名号的小茶厂,最终难免沦为大茶厂的原料提供商。在重庆市永川区一个名为“茶山竹海”的山区,这样的生存样本随处可见。

  因为长年多雨、中秋送礼雾霭缠绕,茶山竹海逐渐形成了2万多亩连片茶园。一棵棵茶树连绵无边,农民们春天采茶,夏天除草,冬天砍毛竹。相比砍一棵十几米高的毛竹背出山去只能卖十六七块,采摘春茶的收入占到村民全年收入的80%。然而,这些鲜嫩的绿茶原叶的最终买家,却很有可能来自千里之外的江苏或者云南。

  当地农民告诉记者,因为永川茶无论是品牌还是品类都不出众,当地茶商收购绿茶原叶后往往转卖给外地茶商。而这些产自永川的原叶经过一番倒腾,最后竟摇身成为了江苏碧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