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试论贵州茶业品牌建设
下一主题:试论茶业品牌建设
有品类,却无品牌,大量“有姓无名”的中小茶厂常年徘徊在亏损边缘。这些没有名号的小茶厂,最终难免沦为大茶厂的原料提供商。在重庆市永川区一个名为“茶山竹海”的山区,这样的生存样本随处可见。
因为长年多雨、中秋送礼雾霭缠绕,茶山竹海逐渐形成了2万多亩连片茶园。一棵棵茶树连绵无边,农民们春天采茶,夏天除草,冬天砍毛竹。相比砍一棵十几米高的毛竹背出山去只能卖十六七块,采摘春茶的收入占到村民全年收入的80%。然而,这些鲜嫩的绿茶原叶的最终买家,却很有可能来自千里之外的江苏或者云南。
当地农民告诉记者,因为永川茶无论是品牌还是品类都不出众,当地茶商收购绿茶原叶后往往转卖给外地茶商。而这些产自永川的原叶经过一番倒腾,最后竟摇身成为了江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