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带来的反思:如何与自然相处
发布时间 2011-08-21 浏览 7238 次
会造成上下游的用水矛盾,还很可能进一步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打井,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修筑水坝,打井只能是一个应急做法,此次抗旱中发现,村民们使用的较为原始的水窖的方式,在雨季把雨水、泉水聚集起来,在旱季使用,是一个切合当地实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与自然相处?

  干旱带来了一场大反思,到底我们应该怎样与自然相处?因为干旱,深山里的贫穷终于为外界所知,记者发现,出于摆脱贫困的良好愿望,很多山区近年来开始大面积栽种核桃树、橡胶树等经济作物,但山上蓄水功能本就比较差,生态脆弱,很多山民尴尬地发现,经济作物还没开始受益,因为破坏了原有的植被,无雨即旱、有雨即涝的情况愈加严重,贫困因此加剧。

  云南省的特殊地形本就决定了该省地表蓄水功能较差,在这次干旱中,一些地区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发现,在水冬瓜树密集的地方,水不仅不枯竭,且水质较好。水冬瓜树,在海拔30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5℃—18℃,降水900毫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