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带来的反思:如何与自然相处
发布时间 2011-08-21 浏览 7236 次
们有没有必要修建那么多的小水电?

  只有人和自然的相互和谐才能真正从长久来解决旱灾的威胁!

  在云南采访期间,记者发现,山体从远处看总体还是绿的,但走近一看,山坡上的耕地都裸露着,山体就像被剃了光头一般触目惊心。这些耕地都位于山顶或者山腰,或许并不适宜农业生产,村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又是非常低端的,种植的往往是产值很低的少量玉米和土豆。

  在云南楚雄永仁县,记者发现,从2002年起,该县就开始陆续进行生态移民。原来在山上居住的彝族人,到镇里一趟要4个小时的山路,往返8个小时,一旦缺水,生活难以想象。迁移到平地后,由政府每人分一亩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同时把彝族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带到市场,每年也有很好收入。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一代,近年来高山移民、生态移民普遍开展,当然,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和人均耕地以及平原面积较少的西部地区,大面积高山移民是不现实的,但是不是应该考虑对一些极度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实行移民?

  比如岔河小组那样的村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