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跃明论壶——略谈紫砂茶壶坯体的砂粒组成
发布时间 2011-09-03 浏览 6953 次

  现在,由于赏壶者对于坯体土质的欣赏眼光进步了很多,选壶的要求除了形体,土胎和印款外,对于坯体参砂的内容也不断的注意和追问内容及成份。参砂粒在壶胎里,以制造效果是金砂僧时代就已发展成熟的手法,目前壶者每见参砂壶胎而成粗面者都误称为梨皮,橘皮之类,社与古称有些不相同,只因真正的梨皮,虽然参了细砂,但其颗粒除了较细之外,并不是用来组成高凸表面的主要作用,其呈现梨皮的原因是由陶师用辛苦的敦窑火候锻炼而成的,形成的原理是将火候提升至泥土快要溶化的临界温度,这时参在泥料中的细砂会因本身由于较耐磨,而不与泥料一起膨胀,泥料便与砂粒互相堆齐,形成收缩不均匀的表面现象,冷却后就形成冻梨皮的表面肌理,这是泥土在火焰里被陶师治炼,“活”了起来的艺境。这与现在用粗粒了制造凹凸,并喷泥浆釉伪造梨皮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砂料在紫坭和红泥砂里是泥料的一部份,在壶体里等于是骨架子,而泥料则扮演塑性的粘份角色,由于紫砂成份里的砂是生矿,它的收缩是和泥料一致的,扮演着坚硬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