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品茶与喝酒
下一主题:武夷岩茶之茶德和无我
明代品茗艺术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使品茗不仅仅只是文人、权贵们所独享的雅事,因而为清代功夫茶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功夫茶并非茶之种类,而是一种品茗的方法。清初,源于武夷山的半发酵的乌龙茶出现后,武夷岩茶的品第又有了大大的提高。这种乌龙茶味甘泽、气馥郁,既没有绿茶之苦涩,又没有红茶的浓烈,却兼取绿茶之清香,红茶的甘醇,且具“香、清、甘、活”之特殊“岩韵”,因而颇得茶家和世人的好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写道: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而一听妙玉说,这是“老君眉”才接了,吃了半盏。这“老君眉”,就是武夷岩茶的名丛之一。清人张英更是对其推崇备至,说“武夷(茶)如高士,可以终老。”
随着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出现,岩茶品质的提高,品尝艺术也更加高雅,内涵更加丰富,奠定了喝功夫茶的基础,茶家们不仅讲究茶叶、煮水,而且讲究水质、品茶器皿、品尝饮用的方式。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秋,大文人袁枚游武夷,当时僧家道人多有敬茶献盏,“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