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使用如核桃般小巧的茶杯,首先领略
岩茶之馨香,而后再徐缓专注地细尝茶水的滋味。武夷山让袁大才子饱赏了绝妙的品茗艺术,使他感慨良久,发出了“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也。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袁枚品茗得个中三昧,历史上传为佳话,引为典范,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清人卓尔堪,号宝香山人,用大明寺泉烹武夷茶浇诗人雪帆墓。诗云:“茶试武夷代酒倾,知君病渴死芜城。不将白骨埋禅智,为写清泉傍大明。寒食过来春可恨,桃花落去路初晴。松声蟹眼消闲事,今日能申地下情。”此诗好像一篇祭文,倾注了诗人对朋友雪帆(宋晋之号、道光进士)的哀悼之情。其以武夷茶代酒,可见这两位挚友对武夷茶的赏识。
自古僧人道士擅长品茗,栖息于武夷山茶区的僧人道士,不仅精于制茶,而且更精于品尝。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庙产主要是茶叶,且拥有“茶王”大红袍,寺僧们种茶、制茶、卖茶、品茶。以茶当酒,饮茶破睡,饮茶坐禅,成了佛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清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