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普洱茶的“冰岛之乱”
下一主题:红酒、普洱茶等理财产
(一)建设资金匮乏,发展后劲不足
现有茶企的厂房设备大多陈旧老化,因缺乏改造资金,未能更新改造,导致经济效益低,积累少,自我发展能力、融资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二) 缺乏龙头带动,精深加工受限
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尚缺龙头企业带动,难以保障鲜叶应收尽收,本地毛茶大量外流。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流至外地的毛茶达千吨,流失税收近百万元。龙头企业的缺乏,使“公司+基地+农户”的展模式难以构建,企业的优质原料也难以保障,严重制约着茶叶的精制加工和增值空间的拓展。同时,缺乏龙头企业统管带动的许多零散的原料生产,也为一些不法厂商提供了生存空间,一些茶叶家庭作坊,在没有任何安全和卫生保障条件下粗放生产,产品等级低下,严重损坏市场声誉。
(三)品牌效应微弱,产值提升困难
一是缺乏品牌产品打造。经过多年努力,镇康县茶企先后开发出一些名优产品,但多停留在“礼品茶”、“参评茶”生产阶段,数量少的仅几十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