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阶层接受和消费;据现代茶学家陈椽《
茶叶通史》考证:
普洱茶在明代已是全国名茶了。清代前期至中期是西双版纳
普洱茶的兴盛时期,阮福《
普洱茶记》云:“
普洱茶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普洱茶味酽称绝,清代成了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的珍爱之物;檀萃《滇海虞衡志》载:“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可谓大钱粮矣”,描述了清代历史上六大茶山产销的盛况,最高年产茶达4000吨,成为云南的重要经济支柱。《续云南通志稿》载:“普洱产茶,颇为民害”,记录了清代后期茶农的悲惨遭遇。由于税赋太重、战祸横生、疾病流行等原因出现衰落,西双版纳
普洱茶的产量到清末下降到1000吨左右,民国末期减少到250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西双版纳境内
茶叶采摘面积仅为1.5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西双版纳普洱茶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巨大的发展。1951年省茶科所在南糯山开展荒芜茶园垦复、晒青毛茶加工和传统普洱紧压茶生产示范,对西双版纳普洱茶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52年恢复建立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