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研工坊的战略迷途
发布时间 2011-10-03 浏览 5473 次
”的产业入围。但 “天与地”的失败则来自于三大因素—1、可口可乐是在创造需求,但是并没有找到合适目标人群;2、公司重点业务并未因此转移过来;3、仅以概念代替产品本身,忽视茶文化先行。它培育起了中国茶饮料的竞争群,自己将陷入了被动。

  第二次时间发生在2001年,可口可乐引进了名为“岚风”的日本蜂蜜茶饮料。定位于成功的年轻女性。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正是这个当初的定位。“岚风”的价格偏高,而且成功女性并不是茶饮料的主体消费群,尤其是利用性别差异式的产品定位根本不适合中国市场。

  第三次时间发生在2002年,为总结前一次的定位偏窄的问题,可口可乐的“阳光”果茶问世,主要面向大众,但是这个急于推出的产品,却因为口味一般而夭折。

  第四次的时间也是2002年,可口可乐选择雀巢,组建了一个合作公司BPW。第一个结晶就是“雀巢冰爽茶”,并进行了全球统一设计。但是可口可乐并不愿意看到这款茶饮料一直挂着“雀巢”的名字。

  在2005年,可口可乐自行推出“茶研工坊”,并为“茶研工坊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