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前墅古龙窑介绍
下一主题:紫砂壶的考古发现(一
2005年的8月,我们在宜兴市川埠潜洛乡发现古窑址出土的紫砂穿心铫(煮水的容器)。遗址通窑全是烧的统一品种装在掇罐里烧成,产量很大,穿心铫与时大彬的茶壶在明代万历年间曾为流行时尚,而这只紫砂穿心铫的提梁做法类似于吴经墓葬提梁壶,从金属煮水器仿制而来,把梢有琢磨的痕迹。从相同器物的盖残片看,在一片突出的泥片上加一道简易的圆形子口。它的材质较吴经墓葬壶纯正,而制壶工艺仍属圈围缸瓮之法,而非打身筒成型,是晚于嘉靖吴经墓葬壶、早于万历时大彬壶的明末产品,也是紫砂壶最早是用以煮水煮茶的器皿例证。
早在这只紫砂穿心铫出土之前,1991年江苏省无锡市南禅寺出土了明代失盖紫砂壶,它的特征是平肩,底平,呈鼓形,无把,肩部有四系,器壁较薄,内里可见中腹处黏接胎痕,材质较粗,内杂有飞釉泪痕。造型匀称,肩上四系与角状平嘴的配置协调得法,整体风格大方沉稳。专家学者对比有比较一致的结论,与出土于南京郊外的吴经墓葬提梁壶有十分相似的特征:胎粗、黏接胎痕、飞釉、无铭款等,可以认定此是明代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