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红袍”之谜
发布时间 2011-10-16 浏览 7007 次
要十天半个月,且一路上山高路陡,马能否跑这样的山路?可见,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二是“县丞祭茶说”。虽然自古以来武夷山就有祭茶的习俗,也是地方官员出来领头进行祭茶活动,但作为七品小官穿大红袍祭茶是不合乎古代官场严格的着装礼制,故这种说法也有些牵强了。

三是“县长命名说”。因为现在武夷山九龙窠“大红袍”摩崖石刻,是民国三十二年县长吴石仙书写,由天心村石匠所刻的,因此有人推算“大红袍”得名于1943年。这种说法有点简单化。1921年蒋希召著的《蒋叔南游记》第一集《武夷山游记》中写道:“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可见,在1921年之前武夷山肯定有“大红袍”茶了。还有清朝道光年间,著名学者郑光祖撰写的百科全书《一斑禄·杂述》卷四里写道:“……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建”,即指建宁府(现建瓯市),武夷山当时隶属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