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武夷山加强对大红袍母
下一主题:大红袍文化现象
四是“状元报恩说”。说的是明初有个福建籍举子雷镒赶考途经武夷山,中暑昏倒路旁,被天心寺僧人抬入寺中,以茶入药为其治病。举子病愈后赴京考上状元,回天心寺报恩,方丈说救他的乃是一株茶树,雷镒即以状元大红袍披盖此茶树,以表谢恩。这个故事不胫而走,从此,这株茶树就被人们称为“大红袍”。这种说法,最合情合理,也最令人信服。其理由是:
大红袍,顾名思义就是大红的袍服。我国服饰的发展史上,衣着大红色的袍服主要见于明朝,明朝洪武时期确立了基本的官服定制,朝廷明确规定“一至四品着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其中“绯”就是指大红色。刚中状元显然还没有品级,但状元地位特殊可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