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探寻“大红袍”之谜
下一主题:武夷大红袍 打响茶品
上述文章中又说:陈德华(曾任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十余年)“1985年11月到福安参加福建省茶叶研究所40周年所庆活动,私下向该所一位老同学要了5株大红袍茶苗,带回栽种在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也就是这5株大红袍茶苗茁壮成长,承担着繁育推广的任务。20多年来,繁育了大量苗木,使纯种正本大红袍的面积年年不断扩大。”
大红袍“母本真身”有严格的规范标准:其时、色、形、气、味,以及玄妙的“岩韵”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这是它的属性,而它的载体却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惟一的一株或两三株茶树,而应该是“年老的退休,年轻的接班”。这是与时俱进的观点。如今农科技术日新月异。武夷茶企群雄争霸,大红袍品种的“茶王”辈出,一波推动一波。为大红袍“母本真身”提供了大量的储备&m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