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普洱茶2006三“十
下一主题:安溪茶叶品牌建设再思
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埕洋工夫红茶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