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储存转化的重要理论——内发酵理论
发布时间 2011-10-20 浏览 4322 次

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我们了解到,普洱茶是一种有生命的茶,不论是熟茶在渥堆完成之后、还是生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都会发生一种由微生物参与的极其复杂而又缓慢的生物化学反应,我们把这个反应称之为后发酵。

为帮助茶友们更好的理解后发酵过程,我们引入一个全新的概念,“内发酵”以及与之相对的“外发酵”。我们把与之配套的一系列解释、形容的内容统称“内发酵理论”。“内发酵理论”是我茶庄的首创和独创,是我们大量劳作、实践、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的智慧结晶。希望如果有读者转帖、引用、转述的,能够尊重我们的劳动和创造。同时也欢迎读者对我们的“内发酵理论”提出批评和指正,使之更加的准确和完善!

我们把后发酵过程中能“看见”的部分称为“外发酵”,把“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发酵”。外发酵的特征是会改变茶叶的外观和结构,它会使干茶的色泽加深,汤色加深、变红、变得更红,叶底的颜色也会有明显的变化,它还会改变茶叶的机构,使之失去弹性。当外发酵过度时,可以从叶底的结构看出,叶底碳化,又称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