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竹叶青 贯彻产业营销美中不足
发布时间 2011-12-05 浏览 9197 次
品无法完成溢价销售,第三对于消费者教育等知识普及层面,同样没有丝毫好处,最终使产业本身陷在了恶性循环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虽然如上所述,竹叶青集团得到了竹叶青品牌专有使用权,但从品牌运营角度看,品类名与品牌名同质化,对于竹叶青集团开展更有效的营销并不会有根本性地提升,只会使企业长期陷在无谓的品牌专利纷争中。而这于在产业营销中占中心地位的品牌发展是一种长期性的消耗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竹叶青在自己垄断竹叶青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没有走传统深化品类之路,而是在“质量+文化+品牌”理念的指导下,从竹叶青品牌和品类同质的窠臼中走出,独创了高端论道品牌,这一步在笔者看来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品类影响,也创造了茶有效应对品牌、品类纷争,走产业营销之路的一种新模式,具有经典的样板意义。

意义三:文化是一种武器

在笔者看来,论道的另一个有借鉴意义的地方是,在走产业化品牌营销之路过程中,对行业特定优势的运用。具体到茶,是对文化的运用。

从产业看,中国茶的特殊特征就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