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茶艺三性”在实务操作中体现出来了吗?
于观亭:现在,这三性在茶艺比赛中已经很好地体现出来了。比如,茶艺评比中,现在就更加注重茶汤的色香味,茶汤品鉴一般占据30%-40%的比分,表演占30%左右。过去,茶汤的品尝仅占5%的比分。不同的茶叶,也研究出了不同的茶艺泡法,如乌龙茶、花茶等都有专属泡法。研究者在制定茶艺套路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地邀请表演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将跳舞、戏剧、话剧、民族风情等都融入了现代茶艺中。
记者:茶艺发展的渊源如何?
于观亭:茶艺起源于茶馆,起始于晋。茶寮始于汉代,唐代形成茶馆,茶艺随之发展。建国前,随着茶馆的没落,茶艺也没落了。改革开放以后,借着台湾茶艺的流行,我国内陆的茶艺逐渐苏醒、恢复起来。
记者:改革开放后,茶艺是如何苏醒的?
于观亭:1971年,台湾出现了茶艺馆,提出了“茶艺”这个词,后来又成立了茶艺协会。茶艺作为一个行业,在台湾逐渐成熟起来。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交流频繁,台湾茶艺传入我国。1985年,在福州出现了国内第一家茶艺馆,自此,我国大陆茶艺苏醒,开始走向复兴。
记者:茶艺苏醒有哪些关键条件?
于观亭:茶艺苏醒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城市生活节奏加快,需要安静休闲,二是政府推动。1989年,商业部、经贸部、农业部在北京举办“茶叶文化展示周”,邀请台湾茶业团体参展。活动结束后,台湾茶艺团体到浙江和福建等地巡演,极大地促进了茶艺的发展。1994年,在首都北京出现了第一家茶艺馆——五福茶艺馆。陆陆续续,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茶艺馆,茶艺在中国兴起来了。
记者:您认为新中国的茶艺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呢?
于观亭:三个阶段,分别是苏醒期、规范期和成熟期。从时间跨度来分,苏醒期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规范期为90年代初期至20世纪末,而成熟期则从21世纪初期开始,主要是从现在开始。三个时期有些交叉重叠,要完全划分清楚,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记者:苏醒期有什么特点呢?
于观亭:苏醒期,茶艺是百花齐放,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洋相倍出。各类文化人,看了古书的记载,加上自己的艺术想象,创造出来各式各样的茶艺。这个阶段,没有规范,也没有公认的评判标准。比如长嘴壶表演,有人说,这也是茶艺吗?这明明是蹦蹦跳跳的杂耍啊?目前,基本不会再有人怀疑它的茶艺身份。我当时就说,这是百花齐放的时代,要先培育,而暂不做评判,如果好,自然就会保留下来;如果不好,就会被历史淘汰。事实上,这种茶艺保留下来了。
现状与不足
记者:茶艺的当下价值体现在哪里?
于观亭:茶艺拯救了茶馆行业。中国五千年的茶馆,加了一个艺字,改称“茶艺馆”,推动了茶馆这个产业,一字之差救了这个行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各地出现了很多茶艺馆。目前为止,中国茶艺馆有7万以上,年销售额有350多个亿,已经形成中国茶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据统计,2009年,中国传统茶叶产业总值1000多个亿,其中农业产值440多亿,而商品产值700多个亿,茶饮料产量600多万吨,产值300多个亿。茶艺,还是中国茶道的载体。
记者:目前茶艺可以分为几类?
于观亭:可以分为三类,表演性茶艺、实用性茶艺和宣传性茶艺。表演性茶艺,着重于表演,当然也要泡好一壶茶。实用性主要目的是泡好茶,把茶叶的内涵物质充分溶解到茶汤中,使营养成分和口感达到最佳效果,适当照顾好艺术性。宣传性茶艺则是企业或者茶乡为了宣传自己的茶文化,把当地文化和茶文化结合起来,比如推出的少数民族茶艺等。
记者:茶艺已经形成不同流派了吗?
于观亭:茶艺中的“流派”化正在形成,少数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比如,整体看来,长嘴壶茶艺在现在茶艺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长嘴壶茶艺又形成了两个流派,一派是四川“行云十八式”,一派是浙江杭州的“太极茶艺”。
记者:给您留下较好印象的茶艺有哪些?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