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地都有相应的行业协会,茶叶行业亦是如此,但行业协会在市场运营中几乎是没有作用的机构,很多茶叶协会只会收取企业的会员费,做些给钱就办事的评优评奖工作,而没有起到协助政府宏观管理和决策的作用,没有起到引导企业开拓市场的作用,不能广泛整合政府、科研、市场等资源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因而许多茶叶协会也形同虚设,茶企对行业协会也不抱什么希望,整个行业还是一盘散沙。在这样的环境下,本身很不成熟的茶叶企业,也就很难通过行业协会形成大局意识,各自为战也就成为必然。
茶企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而且是农民撑起的行业,在市场经营上难免受到传统意识的深刻影响,严格说来中国还没有茶企而只有茶农,种茶、开店、卖茶是目前所有茶企的思维模式,为了自己的供应链得到满足,产供销一条龙就被奉为上策,盲目种植业就在情理之中。铁观音近两年来在福建市场受到红茶和岩茶的抢夺,市场占有率在下降,许多铁观音的茶农就认为铁观音不行了,改做红茶或改卖红茶的比比皆是。铁观音在福建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局面?许孙鑫认为,茶叶行业的企业都是在被消费者洗脑中生存,盲目跟着市场走,并没有起到引导市场走向的作用。尽管有一些茶企在喊“引导消费”、“引领潮流”,实际上那只是一句口号罢了,铁观音还是那个铁观音,消费者为什么会被红茶和岩茶所吸引?这是因为铁观音只在卖茶叶,没有通过品牌塑造和产品革新去引导消费者,因为没能形成消费品味,导致品牌快速老化而被消费者淡忘。从这点上看,无论是普洱茶的过去和铁观音的今天,抑或是红茶和岩茶的明天,如果茶企不能把产品演变成消费品味,不能适时更新品牌形成和内涵,想要在市场持续走好都是不可能的。
纵观茶行业的现状,中国茶叶要真正得到有序发展,政府在区域品牌发展规划方面是要做出努力的,各地行业协会要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茶叶企业要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与模式,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中国茶叶的崛起。(许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