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器的收藏是投资
下一主题:收藏玉器学问大
清代绿玉厂停止开采以后,多年来原生碧玉矿口一直不为人所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玛纳斯碧玉的原生矿长期埋没在地下,没有开发。据说在1928年前后曾有私商开采玉石,但不久就杳无音讯,1935年,苏联人M..萨依托夫曾在这里进行地质调查,但没有报告发现的矿点。直到1973年,国家轻工业部召开的一次全国宝玉石会议上提出要对新疆的碧玉资源应该早日查清矿源,开发利用。经过新疆地质局五大队(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几次派人进入深山,普查矿源,终于在1973年内于玛纳斯南山一带找到了玉石的原生产地。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就在1974年上马,建起了玛纳斯玉石厂,当年出产碧玉数十吨,供应上海、扬州、广州等地的十多家玉雕厂。同时在玛纳斯县成立了玉雕厂,雕刻仿古炉瓶、花薰、碗、酒杯、手镯、健身球等产品。
1975年,在玛纳斯河红坑开采出一块750千克的大碧玉,经扬州玉器厂雕琢成国宝级的玉雕“石刻聚珍图”山子,收藏于位于北京复兴门的中国工艺美术馆。这块碧玉原料产于新疆玛纳斯地区,重达一千余公斤,高120公分,宽90公分,厚60公分。雕件色泽碧绿深沉,玉质细润,浑然天成。作者充分利用其天然优美的玉石造型,描绘了我国四川乐山大佛、大足石刻、河南的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等石刻艺术宝藏中的珍品,使四大名山石窟汇聚一石,共融于碧绿的山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