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上的蟠螭应有几条腿?
发布时间 2011-03-07 浏览 50018 次
说汉代蟠螭才出现“阔带状的纹饰”也有点牵强。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战国蟠螭和汉代蟠螭的特点。

战国时期,蟠螭纹头部的特征是圆眼、大鼻、眼尾稍有细长线。双线细眉,上线很浅很细,往往不易看出。下线明显,猫耳,大多数耳朵方圆。腿部线条弯曲,脚爪往往向上翘起,用曲折的弧形线,尽情地把关节主要活络胛骨都表现出来。蟠螭身上的附带纹饰一般都用阴线勾勒,其中有弯茄形滴水状的阴刻纹,是战国时代的首创。在这种纹饰中又有一道、多道的细划线,尾部有阴刻线呈绞丝状,使整个蟠螭纹显得活泼有趣,这种绞丝尾也是战国首创,往往是两道阴刻线一组,也有一道一道的。; 而汉代蟠螭纹眉向上竖,并往内钩,眉毛浅,若隐若现,柔中有刚。元明时代仿汉代蟠螭,眉毛深、粗、生硬,不像汉代细致生动。鼻梁中出现细线划纹,汉代蟠螭形身体和战国的大同小异,但是出现了有两个卷云纹所组成的尾巴。

笔者见过一件玉螭,此璧经全面审视,有战国玉之玉质、纹饰、沁色、琢工等特点,断代应无疑义。此蟠螭纹饰特点是圆眼、弯曲眉(牛角形眉),虎耳,身躯似龙,呈穿云形,拥有四肢,足分二爪,爪作拳握状;尾长,尾端呈珠形,体中阳线突起,自肩至尾,扭曲自然有力度,体上有卷云纹,尾阴刻绞丝纹,尾端呈珠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虎耳下方,头的侧面有三角形,也是分叉之角。双角呈鹿角状,卷曲为勾云,角上刻二阴线纹以示角质纹。而这一纹饰呈“阔带状”且“安置在前腿旁侧”。

因此,说“汉代”蟠螭纹才有“阔带状”纹饰的结论似乎应该提前到战国时期。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