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砂壶壶的大概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看出, 紫砂壶茶具由于备受茶人文士推崇,并与制陶艺人相伴相生,所以在紫砂壶器的演进过程中对其不断调整完善,逐渐汇集雕塑、诗词、书画、金石镌刻等艺术为一体,逐步加进现代设计理念, 是以潜移默化的形成一个略微统一的概念, 也即多少须符合上述形制的法规程式(如须具备上好的泥质、精炼的壶体造型、雅致的诗文书画刻款等)才可视为一把好壶。
而具体到紫砂壶壶的制作成型和造型要求上, “法规”的概念更是紧随其左右。单就制坯的工具,依制壶之法所需逐渐完善形成为数十种之多,主要有搭子、拍子、转盘、直尺、矩车、线梗、明针、竹刀等等各式各样的工具,以备更好的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
在章法严谨的制作成型工艺上, 一般多以手工操作, 以泥片镶接法成型。泥片镶接成型又可分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形制。 “打身筒”形制,适用于圆类紫砂壶壶坯件的成型;“镶身筒”形制,适用于方器或其他几何平面状的紫砂壶壶成型。只有遵循成型法规制的造型规整之壶方符造型要求。即使是仿生自然形如供春、报春等造型的成型,也是有法可依的,也即自然之法, 只有在法规的监督下, 才可形成整体统一饱满丰韵的气度。
在紫砂壶壶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人们总结了这些制作经验进行规范并形成了产业化, 时至今日, 壶之造型千万,然遵循之法规基本而论无外乎“身、鋈、嘴(流)、盖”四件套的和谐完美统一, 于是相应的紫砂壶壶制作中的“法规”也就自然而然的应运而生了。
而对于紫砂壶壶之“法度”,其“度”其“气度”却又是源于法规而更高于法规的一个理念。并非遵循了制作“法规”的壶就都是具备了“法度”的好壶, 为何历史上留下的只有那少数的一些才称为经典之作?细观之, 也正是这一些经典之作方能品味出法度气韵。历代制陶之士多不胜数,而能留下可圈可点之作的名士和大家实乃少之又少矣, 其理也就在于对“法度”的把握!
壶艺之道,有如运筹乾坤,欲握乾坤于手, 必先藏乾坤于心。每日所思所得,一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矣!熟谙法规追求法度,是为我等紫砂壶冶壶之人一生之信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