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潘达军:用废茶末“书
下一主题:寻访景迈古茶园,拜会
制作“徐公茶”的时间在大热的伏天,那时,他们全家出动,一早赶到选好的山上茶园里采摘茉莉花,汗流浃背,采茶讲究个干净,突出一个“抢”字。“抢”香,茉莉花最好的放香时间是每天上午的8至10点钟,把茉莉花保质保量地“抢”回家精选。然后就是窨,用吸水纸、干净的毛巾分层包好,与选好的绿茶一层一层地放在瓮里盖严,封闭。10至12个小时后起瓮,与好的绿茶一起细炒。一锅好茶只能炒两斤多,然后晾干冷透,再细致装罐密闭,一个月后就成了散发着茉莉花香的花茶。
川内不少文人雅士听得“徐公茶”大名后,专程到新津品茗。取些许放入杯中,在沸水冲击下,茶色是清新透亮的绿,一朵朵娇嫩茉莉花朵舒展身躯,旋转着慢慢上浮起来,宛如碧潭之上飘过几朵白雪,一股淡淡的茶香、花香也飘散开来。因此,“徐公茶”又得到一个美名――碧潭飘雪。
可以说,“碧潭飘雪”的发展与成都茶文化、成都茶馆是分不开的。30年来,成都茶馆的发展起起落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众多茶馆几经搬迁,当年的巷子茶舍、当街茶铺、树间茶地,如今已经难觅踪影。
但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徐公茶一直坚守传统的手工择花窨制工艺,从选茶胚到茉莉鲜花的采摘,择花的讲究,窨制的工艺,烘炒的火候,翻铲的速度,起锅的要领,道道工序都坚守着传统的民间工艺特色。省内有关专家认为,手工择花、窨制工艺是成都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在全国一枝独秀,植根于巴蜀茶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道道工序都具有鲜明的民间传承性,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价值。
如今,“碧潭飘雪”的茶香越飘越远。“在新津,我正在筹建一个四川茶文化博物馆,希望用这种方式,记录四川茶文化的历史。”徐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