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钧窑得到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其故乡河南禹州蓬勃发展,经过几代艺人、科技人员的不断继承和创新,钧窑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颠峰,走到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前列。今日禹州已成为以钧瓷为龙头,各种艺术瓷、日用瓷、建筑陶瓷共同发展,规模巨大的主要瓷区。2003年禹州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钧都”称号,是钧瓷文化旅游观光圣地。
钧瓷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的奇特“窑变”而独树一帜。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在釉中铜铁等多种金属氧化物为呈色剂,通过氧化还原的特殊烧成方法而烧制出五彩渗化的窑变釉彩,结束了中国陶瓷单一釉色的历史,开创了我国彩釉瓷的新局面,对世界陶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古代钧窑的造型多以器皿为主,盘、碗、鼎、炉、洗、尊、盆、钵等,式样繁多,品种齐全。造型古朴、端庄、线条流畅、曲直得当,装饰质朴简约、吉祥如意。民间钧窑釉色以天青、天兰、月白、月白加红斑为主,釉面莹光玉润,精光内蕴,幽雅自然,加斑者,或红或紫,或红紫相间,窑变天成,潇洒自然,极富装饰之美,非人之所能为,“钧官窑”钧瓷釉色以窑变紫红釉为主,变化丰实自然,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彩霞。古人曾用“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彩色之美。在其美丽的釉色上又窑变出珍珠点、兔丝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似人物、似动物、似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这些釉面非丹青之手所能描绘,真是鬼斧神工,绝妙无穷,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图:钧窑瓷器双龙献寿
钧窑瓷器的独特艺术风格,与其特殊的工艺有关。钧瓷原料为禹州所独有,西部山区的“一活土”。硅、铝、钾、钠、铁的含量适当,就此一种原料就可成瓷,形成胎质致密瓦灰,铜口铁足的外观。釉彩瓷药适当含有铜铁磷钙,是形成钧瓷窑变的主要内因,钧窑的烧制方法为二次烧成,多重施釉,经氧化、还原的复杂过程,高温烧制。入窑是同施一种釉土,出窑后万紫千红,各显形态,真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她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其神奇的自然窑变与北宋崇尚道家返朴归真,意趣天成的审美思想相吻合,成就其千古不朽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所崇,收藏和观赏钧瓷成千年时尚。
今天,这一千年绝技日臻成完美,当代钧窑与时俱进,在尊重吸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审美趋向和精神需求,运用艺术、工艺、科技三位一体的创新理念,在钧瓷的造型艺术、釉料选取,成型工艺、烧成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研究,有着唐钧的活泼大胆,宋钧的端庄大方,元钧的粗犷豪放,清钧的小巧精美,又具有现代个性审美的各种现代陶艺和时代作品。钧窑恰逢当今盛世,焕发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在我国艺术苑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