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新昌茶机转动的轨迹(上)
发布时间 2011-07-13 浏览 50795 次
1987年首先研制出锅式杀青机和一种炒手板作往复摆动、又有压板上下运动,起到理条和压平原理的理条整形机;而安徽原有往复振动槽式理条机,用于安徽名茶(尖茶)的炒制。这两种茶机在制作龙井茶时,能将茶叶理成条状,但不扁或者扁度不好,没有得到有效推广。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新昌人发明将一条直径约5~6cm的木棍放在茶叶上随着锅槽的振动滚压,使之成为制作龙井茶更理想的一种理条机,并迅速在浙江、江西等地被各茶机厂仿制,称为“多功能机”,龙井茶机械炒制才开始推广开来。

那么,谁是第一个在理条机上加木棒的人呢?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景诗所著《六种制茶机械的创新发展史》记载,是新昌茶机厂;而中国农机互联网上《“智能名茶杀青机”与“自动名茶炒制机”的特点》一文则指向了归国华侨胡亚春先生1993年在镜岭镇创办的八达茶机厂。

新昌茶机厂全名为新昌茶叶机械厂,厂长为赵茂鑫,已经于2008年注销。据赵茂鑫介绍,该厂的前身是新昌红旗公社农机修造厂,成立于1966年,1967年试制珠茶炒干机,1968年成功。赵茂鑫于1968年进厂实习,1970年正式成为该厂职工,八十年代初更名为新昌茶叶机械厂时任厂长直至该厂注销。谈到“加棒”这一发明时,赵茂鑫说,1987年左右新昌茶机厂并入浙江省茶机集团,有工程师入驻,技术力量雄厚,理条机改进方面的创举很多,加木棒的举措确有其事,但具体年限已经记不清了。

新昌茶机厂经由改制、搬迁、注销,很多资料都遗失了。谁是第一个改进理条机的问题就成了一个谜……

水芳师傅VS新天师傅

谁是扁形茶炒制机的鼻祖?

现在流行的扁形茶炒制机完全颠覆了多功能理条机通过摇摆碰撞茶叶的原理,通过炒板与锅的挤压,使茶叶变扁成型。是谁发明了这一原理的呢?有人说是天峰茶机,有人说是回山的一个木匠,也有人说是同时发明的……一茶叶专业杂志记载:“上世纪90年代末,生产生活在新昌县名优茶发祥地的彩烟之地的一些能工巧匠,模仿手工炒制过程来研制名优茶炒制机,诞生了新天师傅的摆动式‘天峰’名茶炒制机、水芳师傅的回转式名茶炒制机……”

谁最早发明这一扁茶机的问题,在记者见到天峰茶机董事长梁学锋后迎刃而解。梁学锋说:“可能是开始生产扁茶机的时候我们名头比较响,让人误会了,真正发明第一台扁茶机的还是丁水芳师傅。”

4月17日,当记者到回山镇采访时,问周边的村民“谁第一个做茶机”时,除了少部分人说不知道,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丁水芳”。

丁水芳是回山镇柘前村人,1948年生,今年63岁。现在回山镇办有水芳名茶机械厂。丁水芳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爱思考,动手能力也非常强,做茶机前曾是回山有名的木匠师傅。谈到为什么会想到研制茶机时,丁水芳的想法很朴素。他说:“看看家里人炒茶叶实在太辛苦了:一大早去采茶,采到晚上开始炒,炒完了两三点钟又要去卖,卖完回家又要摘,几乎24小时没得睡,就是想搞个机器,让炒茶叶不再这么辛苦。”

一个木匠师傅做茶机?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但丁水芳想到了就去做,自1996年的农历二月十五起,一心扑在了他的“发明”事业上了。由于自己不会炒茶,丁水芳就拿着手表和笔记本,四处观摩,看看炒茶高手一分钟内要抓几次、压几次、抖几次……把这些龙井茶炒制手法的运用规律掌握清楚。用铁皮在预先做好的木头模子里敲了个弧形的炒锅,又用木块包上布,制成了一个炒板,还用竹片做了一个翻叶板,再用木料做好框架,装上电动机,在铁与木头接触的地方填上石棉以隔热……就这样,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索,一台原始的扁茶机就诞生了。

这台原始的扁茶机,丁水芳称之为样机。用炭为热能,以电作动能,电动机的功率为370瓦。当炒板转至锅的底部时,用脚踩一下踏板,炒板能贴紧锅底将茶叶压扁。样机研制成功时已是中秋,丁水芳就用秋茶试验了一下,炒制出来的茶叶已经有点样子了。丁水芳说:“虽然不是很好,但用手工煇锅一下,还是能冒充手工茶了。”

此后,丁水芳还在夏茶和春茶上试验了两年,从1998年冬季开始制造铁架子的扁茶机,做一台卖一台,每台2800元。到1999年秋茶结束时卖了50台,后来外地客商来买,他还从农户那里回购了5台。“反正农民不用炒茶了,我就和农户商量,先给我卖出去,明年炒茶之前做起来还给他们”。扁茶机在问世之初,由于其功能较多,业界称之为“名茶多功能机”,也有人为区别“多功能理条机”而称之为“多功能名茶煇锅机”。

这50台扁茶机出世后,很多人就开始在此基础上研究扁茶机,按理说,原本一直在做茶机的新昌茶机厂最有优势,但却是天峰实业拔得头筹。赵茂鑫说:“在丁水芳样机做成功的时候,就有人到我们厂同样做了一台,但是茶叶专家说炒出来的茶叶不好,我们就没有进一步研究,让天峰占了个先机。”

据梁学锋介绍,当时,他父亲梁新天是董事长,而他则是总经理,梁学锋想介入扁茶机事业的想法得到了他父亲的支持。梁新天是新昌的第一批乡镇企业家,是搞技术出身,取得过不少的发明专利。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一年下来,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改进,茶机在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采用凸轮压扁,不用脚踩了,而且除了做圆周运动,还能半周运动,可以做“磨”的动作,新昌人称之为“半几头”。天峰实业将这种茶机注册为“天峰”牌,并申请了专利。“天峰”茶机在2000年正式投放市场时,最高单机价格高达1万多元,被业界称为“浙江乃至全国应属率先”。

目前业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水芳师傅发明了扁茶机,新天师傅进行改进并第一个将之品牌化生产。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