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八成的民间收藏是赝品
发布时间 2011-07-15 浏览 49887 次
天下来,张卫星看了50多件瓷杂,当中仅有一成品相较好,加上其他品类的艺术品,拿来鉴宝的民间收藏超过八成是赝品。

  “民间收藏赝品多,这很正常,特别是在广东。中国在宋代之后仿古就开始流行,在明清、民国时期最为厉害。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经济最先腾飞,古玩交易随之复兴。一来人们手里有钱了,开始买些古玩,二来临近港澳,因此这段时间仿古再度活跃。当时景德镇、龙泉等地的高仿瓷器,都是以广东为主要的销售目的地,除了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港澳地区,其余的多散落在民间,造成广东民间收藏两极分化明显,要么是珍品,要么是赝品。”

  “后来上海经济腾飞,当地人文化底蕴较深,艺术品鉴赏能力也较广东人强,因而2000年前后,广东民间收藏中的很多珍品又流向了上海,所以造成现在广东民间收藏赝品比例高的局面。其实别说民间收藏,现在整个广东公家的博物馆,连件完整的汝窑瓷器都没有”。

  专家建议:宁愿少而精

  随着近两年艺术品市场持续升温,大批前来咨询的市民最关心的是如何介入艺术品投资收藏这一领域。对此张卫星表示:“投资艺术品,最好制定一个投资纲要。如果有10万元的资金投入,千万别买10件1万块的东西,因为所能买到的东西升值潜力肯定远远不如1件10万元的艺术品。打个比方,2000年的时候,如果买一件耀州窑的碗,价格应该在五六千元左右,藏了十多年后现在拿出来,最多升值也就两倍左右,还要求别人来买。但如果当时花3万块买一个清光绪粉彩百蝶赏瓶,现在拿到拍卖场上,开价25万元马上就会被人抢走。”

  “对于想介入艺术品投资收藏这一领域的市民,我的忠告是不熟不买。你如果不懂行,购买前一定要找一位相知的行家帮眼。”

  对此郑晓星就表示:“广东省拍卖业协会的专家库,就有12位专家可以给市民提供这样的服务。此次举办‘让拍卖走进社会生活’的咨询服务活动,就是想扭转近期社会上对拍卖业的一些误解。之前安徽汇德被爆出以委托拍卖为名骗取鉴定费,市民要分辨这种‘流拍骗局’其实也很简单:正规的拍卖行从来不会提前向委托方收费。一般都是在委托拍卖成功后,拍卖行才根据之前跟卖家的约定,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鉴定费、保险费、图录费。如果流拍了,还不一定收费,大多拍卖行只会收取一定的图录印刷费。”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