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培育了铁观音,铁观音成就了安溪
发布时间 2011-07-15 浏览 51558 次
人达到10多万人,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5%%提高到2007年的8%%左右,实现了“哪里有茶叶市场,哪里就有安溪人”的目 标。

  把茶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

  2006年8月,当安溪茶叶摘取中国茶界首枚“中国驰名商标”后,安溪县委、县政府向全体茶农茶商发出号召,树立“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 ”全新兴茶理念,成为全国茶业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声。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清晰地发现,在“茶业富民”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新世纪安溪茶业发展始终贯穿着 “质量”、“市场”、“品牌”、“文化”这样一条主线。

  走进安溪“中国茶都”,批发市场交易火暴,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茶文化博览厅、茶史厅、《中华茶韵》“铁观音”摄影大赛作品展、书法展、 万壶馆,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安溪县茶管委主任陈水潮告诉记者:“安溪铁观音走出了一条把茶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的新路子。”围绕“和谐健康新生活”兴 茶新理念,两年来,安溪县努力构建茶业平衡协调的生态体系、保健养生的品质体系、平和平静的茶文化体系、公平正义的市场体系和永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等五大体 系。针对茶园生态存在的现实问题,安溪县着眼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全国产茶县中率先提出建设20万亩生态茶园。

  2005年至2007年,全县实际已完成12.5万亩的建设任务。2008年起,每年的建设任务由4万亩调整到2万亩,从重视数量向重视建设质量转变,生态茶园建设将更为科学。

  在大力建设生态茶园的同时,安溪县还全面禁止开垦林地种茶,全面封山育林,连续5年开展“人种一树”的全民造绿、沿溪种竹活动。为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2006年起,安溪县开展了“茶业万人培训工程”,截至目前,已培训各类涉茶人员近20万人次。

  成立茶叶合作社,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是安溪茶业发展的又一大举措。安溪县31个村级茶业合作社,使全县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有了质的提升,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对接市场、应对竞争等目的。

  一年一度的“茶王赛”,2006年底成功举办“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高峰论坛”,2005年至2007年连续3年举办的“安溪铁观音神州行 ”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兴茶新理念;在2007年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中,刘勤晋、杨江帆、丁俊之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对新理念予以高度赞 誉。安溪县县长陈灿辉介绍说,2007年下半年,茶业“先行先试”的指导思想在全县深入广泛地推开。北部湾铁观音茶文化博览园和海峡两岸(安溪)现代茶业 合作示范基地先后规划建设。这两个以生态为基础,以山水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茶叶交易、涉茶产品展销、茶文化展示、茶叶历史挖掘为主线,集商住、会 展、销售、旅游、休闲、文化、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博览园将引领安溪茶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一缕醇香捧予君,甜了友谊醉了心;借问茶香来何处,安溪乌龙铁观音。”现代安溪人正在创造着“点茶成金”的神话,不仅让铁观音闻名中外,更让铁观音造福百万安溪人民。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