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艺表演的由来
下一主题:茶艺定义|茶艺的内容
(七)茶事的动态发展
《易》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未能与之同步行进的工夫茶冲泡法,陆续被加工改造,并不断出现所谓的对应整合。
至70年代后期,红泥火炉、火炭与羽扇,已渐次被煤油炉、酒精灯、煤油灯炉(一种照明与煮开水兼用的灯)所代替;80年代,上述代替复为电炉所代替;90年代,家家户户几乎都用电热壶,因其能集生火、煮水作用于一身,实在不失为省“工夫”的好办法;至此,砂铫冲工夫茶者,不是被当成没有改造好的“前朝遗老”,就是被视为可与秦始皇兵马俑争价的出活“文物”。
盖瓯初用,实含权宜之意,并未看成常规。当今则是盖瓯大行其道,冲罐倒成了稀有物种。究其原因,也不复杂,盖瓯倾去茶渣颇容易,同样可省下许多“工夫”。
茶洗虽仍应用,但其规制也有所改进: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茶盘,形状不一,款式多变,盘中央开数孔,水从孔中流出,极为方便;下层造型与盘对应,如圆盘则配以圆柱体,容量颇大。上下连体,可合可拆,各司其职,配合密契,兼备了原茶盘和茶洗的综合效用。因此,一正二副的茶洗及茶盘,现已极少使用。特别要说明的是,分上、下两层的茶洗,明代已有生产;但那是用于洗茶,其功能远不及今之茶洗齐备。
茶担现已不多见;即有,也只供摆设,极少有人使用它。
作者:陈香白 陈再 原载《广东茶叶》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