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天峰茶机在新厂区意气风发的时候,新昌茶机界杀出了一匹黑马。2005年3月,在《农民日报》社与新昌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新昌名茶机械加工大赛中,恒峰茶机的电热R-280E型顶锅式名茶炒制机荣获一等奖,天峰茶机屈居第二。
顶锅式的出现是扁茶机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使茶叶炒制更加清洁化。后来,天峰茶机也采用了顶锅式。梁学锋说:“凸轮式遇到转不动时要添油,不小心的话会污染茶叶,而顶锅式的机组在下方,的确清洁,只是我当时对自己的产品有感情,没有立即采用这种方式。”正是这种对自己科技成果的情结,没有及时吸纳先进理念,让天峰在新昌茶机界的领头地位岌岌可危。
2005年9月,天峰茶机获得省农业厅的《农机推广鉴定证》,这是新昌首个获得《农机推广鉴定证》的茶机生产企业,天峰又为新昌茶机做了一次榜样。恒峰茶机紧随其后,也于同年获得了《农机推广鉴定证》。
2006年4月,恒峰名茶机械厂生产的“恒峰”牌茶机获得全省唯一的一等奖,天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TF6CCB-7801型多功能名茶炒制机”获二等奖(《新昌年鉴2007》)。这一年的恒峰茶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销量达到近8000台,占到全县总销量的半壁江山,新昌茶机开始步入恒峰引领的时代。
恒峰名茶机械厂成立于1998年,是新昌最早的扁茶机生产企业之一。但在2005年之前,企业规模一直不大。正是因为率先在新昌生产顶锅式茶机,并于2005年获得一等奖,使其声名鹊起,不断做大做强。2009年搬入澄潭工业区新厂区,占地30亩,拥有厂房面积1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500万元。据恒峰董事长求绍余介绍,恒峰茶机2009年销售达到1.5万台;今年已经销售1.2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
新昌扁茶机发展中可说是“一峰还比一峰高,各领风骚五六年。”时至今日,恒峰茶机在销售上依然保持“一哥”地位,但其他企业也奋起直追,形成了群雄奋起的局面。
4月21日在中国茶市举行的第三届浙江省龙井茶机械炒制大赛上,盛涨、恒峰、天峰与县外3家企业一同问鼎金奖,新昌另有3家企业斩获银奖。2007年初获省农业厅《推广鉴定证》的盛涨茶机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以严格的企业管理,以贴近茶农的服务理念,以生产市场高价茶为产品研制导向,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其产品在县内销量占到将近一半。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天峰、恒峰、银球、盛涨、城关远东机械、澄潭焕兴机械、海良机械、回山国奇茶机、回山镇汇邦机械、茂弘机械、茗利来茶机、山丰机械等12家企业34只机型榜上有名……
农机VS质监
双重管理保障茶机品质
2009年新昌扁茶机销量达3万余台,占全国销量的80%强,产品遍及全国的扁形茶产地;创造产值近1亿元,实现利税3千余万元,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在新昌茶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县农业局和县质监局这两个茶机行业的管理单位功不可没。
茶机产业发展到2004年,新昌生产企业达到近200家,由于大部分企业“低、小、散”,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茶机产业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2004年6月,新昌召开了茶机质量整治工作会议,开始对全县茶机企业进行整顿。作为牵头单位的质监局制定并下发了《新昌县茶机产品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考核细则》,对全县50多家茶机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了考核,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限期整改;2005年9月,新昌还组织成立了茶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帮助茶机生产企业建立完善原材料和外购件验收制度、成品管理制度、售后服务制度,规范生产经营,提高茶机产品质量。
县农业局则于2005年邀请省农机鉴定站来新昌对名茶炒制机进行产品性能鉴定和农机产品推广鉴定。是年4月,县农业局举办了“农机推广鉴定知识培训班”,省农机鉴定站专家亲临面授,介绍了有关农机推广鉴定的知识;随后,县农业局向省农机推广鉴定总站提出了进行农机产品性能鉴定和推广鉴定的申请,帮助农机企业获得《农机推广鉴定证》。
通过三年的整治和规范,新昌的茶机企业减少到40余家,一批低、小、散企业被市场淘汰,茶机行业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2008年始,我省将名优茶加工机械列入政府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县农业局农机管理总站积极帮助茶机企业提出申请,至今已有12家企业、34只机型列入购机补贴目录。乘农机购置补贴的东风,新昌茶机制造产业再攀高台。
2009年,由县茶机行业协会向浙江省质监局申报的《制订和实施茶机同盟尺度 晋升块状工业质量》项目,被确定为第一批块状工业质量晋升重点项目。通过《茶机产品同盟尺度》的推广实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实现茶机炒茶节能、环保,促使产品的更新换代,将会进一步推动新昌县茶机工业质量晋升。
随着茶叶产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入,茶机企业的前景看好。有关人士预测,新昌茶机行业的产值将来有望超过茶叶的产值。
在喜看成就、憧憬未来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茶机产业的忧患。虽说新昌茶机行业产值已经上亿元,但这只是上洋机械一家企业的产值;虽说新昌是扁茶机发源地,而且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但周边地区已经奋起直追。从这次大赛看,6个金奖有3个被别的县(市)占据,10个银奖则有7个是别人家,如何将新昌扁茶机的先发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的优势?已经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迫切问题。
茶机企业从新产品研发、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到品牌推介都是各自为战,某些地方或许还有互相拆台的情形,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新昌茶机的整体形象。
站在新昌茶机发展新的关口,把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品牌营销等资源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新昌扁茶机产业,这里有大文章可做,我们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