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茶道|峨眉山的六道禅茶
发布时间 2011-07-19 浏览 55342 次
。今峨眉山老灵岩寺已坍塌成了一片废墟,蒸发得无影无踪,灵岩叠翠的景象也就成了一个谜。

  峨眉山人管常喝的一种茶叶叫清茶(也称炒青、草青)。这种茶比较普遍,山上山下的茶肆铺子里到处可见,价格也非常便宜。

  初品草青,是在峨眉山的大佛禅院里,主持方丈赠我三字:“我念佛”,说此中蕴涵着佛家一个高深的禅理,叫我尝试着自行参透,说罢飘然而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待客僧为我沏上了一壶茶并嘱咐:这是师傅叫我为你沏的草青,并饶有兴致地为我讲述了有关那段草青“更名”的由来,我才恍然大悟, “我念佛,佛念我。”不正是佛家所谓“映照”的禅理吗?

 

02.jpg

 

 

  白水秋风拂“峨蕊”

  峨眉山的白水秋风,得名于峨眉山中一“白水池”(又名“明月池”),白水池周围有很多枫叶灌木,每到秋天非常漂亮。传说李白曾在此听一名叫广浚的高僧抚琴。兴起写下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的诗歌:“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峨眉山的峨蕊,产于峨眉山黑水寺后的绝壁之上。此茶叶据说是早先相传在峨眉山一处名为“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姑,这个仙姑栽有一株仙树,一天一个茶农无意中闯进了这个仙姑居住的地方,惊动的仙姑泄了天机,于是仙姑就化为了一株茶苗,茶农将此茶苗带回去精心培植,就有了后来的峨蕊。其叶子微微卷起,像花瓣,而内中吐露出来浓香,就像被花瓣包裹着的花蕊在吐露芬芳一样。

  有人说诗与禅是最接近的艺术。诗歌与禅一样,包涵了很多曼妙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能光靠字面去理解去读,要靠身心合一的境界。李白的聆听是曼妙禅意的,峨眉山峨蕊也是曼妙禅意的,解读它们的方式,只于它们先融为一体,这正是佛家所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神水阁“碧潭飘雪”

  峨眉山的“神水阁”原名“圣水庵”,这里的水,指的就是门口的那眼“神水池”。此池非常怪异,终年流水不枯,并且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里,依旧保持冰寒,这神水池其实就起的是禅中的警醒作用,时刻冰冷的泉水,提醒着僧侣以及信佛之人,心就如这潭泉水要时刻保持不变,不论周围环境怎样改变,这乃是禅中的“大定”。

  峨眉山碧潭飘雪,可谓是峨眉山诸茶中形态最为雅致的一种。取峨眉山海拔高寒处的茶叶,加以茉莉花瓣窖藏而制,与那“花毛峰”相类似,但其品质更为优良,取的茶叶以及花瓣都是最上上层的。因此冲泡后,茶叶绿幽幽地衬在底下,而白色的花瓣就漂浮在上面,有很分明的层次感。

  在此过路的人都会有个习惯,用神水池中的水洗面,再饮几口,顿觉神清气爽;而用此水泡茶,更被认为是上上之选,这样做不光是为了追求茶的品质,更重要是起到“棒喝”作用。

  金顶仙峰罩“云雾”

  在峨眉山最能大彻大悟的禅意之地,是在峨眉金顶。在这里,能看见罕见的“佛光”和“圣灯”,但在金顶这个苦寒之地,几乎终年冰雪不化,即便是在三伏天气,也需棉衣、火炉,早年交通不便时,金顶寺庙里的僧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峨眉山云雾茶,是一种常年被高山云雾所笼罩的茶叶,吸收天地日月的精华,口感非常纯,因此也被人称为金顶纯芽,属不发酵绿茶,比较原滋原味,性非常甘寒,就如同峨眉山的金顶绝塞一样。常年坚持喝这种寒性苦茶的人,都要具备较强的隐忍性格,这样的性格不能强求,需自然“大彻大悟”。

  早些年,我曾与朋友在峨眉山的金顶上小住,本来约定是住在寺庙之中,终因畏惧消受不住绝顶的清苦,选择了在金顶中的一处宾馆歇息。在峨眉山金顶华藏寺里,一友人为此还专门还请教了那寺庙的高僧,那高僧已经年愈古稀,面如枯槁,喜怒不形于色。他淡淡地挥手说,你还不能做到隐忍,这不必强求,有缘自然大彻大悟。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