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修所指不能共有的,正是凉茶作为“非遗”的核心资源--各品牌配方与专用术语。资深文史考古专家、广州市博物馆终身名誉馆长麦英豪向记者介绍了配方与专用术语的重要性:首先,这些品牌配方和术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传统养生理论转化为现实应用的直接载体;其次,这些品牌配方与专用术语经过数十代人的千锤百炼,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不是随便找一个民间配方、或者自我配制就可以自称为凉茶的。正是因为这些品牌配方和术语来之不易,而且具有极为明显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所以一直以来它的传承极为严格。
据麦英豪透露,凉茶申遗时明确把凉茶品牌的配方与术语列入保护范畴,并专门设计了一个保护体系来维护凉茶的健康发展:一是对凉茶秘方与术语的传承制订了严格具体的规则。企业承诺不得将秘方随便买卖,凡涉及秘方买卖必须上报并经过批准;二是制订了保证产品质量的措施;三是建立凉茶专用植物原料的种植基地。为确保凉茶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这些保护体系还以粤、港、澳政府文化部门名义向国务院作出了承诺。
《公约》也明确为此做出约定:必须严格传承程序,保护知识产权,确保凉茶品牌配方和工艺,不外涉,不流失,不滥用。
质量不过关,非遗或除名
“凉茶虽然应该提高准入门槛较高,但绝非人为划定鸿沟,‘躲进小楼成一统’。”张俊修表示,“历史文化资源等先天积累再丰富,配方再优秀,也必须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罐凉茶的食品安全和养生价值,才能让凉茶文化发扬光大,让凉茶产业做大做强,《公约》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业内专家进一步指出,“我们凉茶品牌秘方与专用术语拥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首先要严格自律,不允许凉茶饮料有半点的疏忽和负面影响的出现。”
事实上,进入非遗名单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早前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谈及部分非遗“重申报,轻保护”的情况时指出,文化部将建立国家级名录的退出制度,定期组织专家对国家级名录项目保护情况进行评估、监督和检查,对保护不力和进行破坏性开发的项目和单位予以警告,对于确实不再符合国家级名录标准,没有资格继续列入国家级名录的予以除名,并追究相关责任。
《公约》也明确指出,非遗凉茶品牌秘方及专用术语拥有企业必须在保持配方完整性的同时,“构建长效诚信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加多宝集团副总裁阳爱星表示:“要让凉茶发挥其价值,就要形成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在保证传统精髓的同时积极创新。”加多宝集团从生产技术、生产设备与流程、原料基地管理三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生产出来的每一罐王老吉凉茶的优良品质,保证了饮料的天然健康。
业内专家认为,百年积淀的配方与高出同侪的质量,让非遗品牌具备了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而《公约》的签订,也昭示着非遗品牌合力廓清国内市场的决心。“攘外必先安内,在国内市场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非遗品牌是否能合力走向世界,十分值得期待。”该专家表示。
责任编辑: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