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器的阿拉伯文及八思巴文
发布时间 2011-07-22 浏览 53321 次
写的内容无法解读。金会长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明代正德年瓷器纹饰多有阿拉伯文字?


明代瓷器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为饰始见于永乐青花,以后历朝均有,其中以正德朝为最,表明了当时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这还同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尊崇"清真"习俗有关。如伊斯兰教绝对禁食猪肉,正德皇帝多次以敕令禁止养猪,《明实录武宗实录》中多有记载。又有说正德皇帝生于弘治四年 1491年 辛亥,本命属猪,"猪"字音又与明王朝朱姓同音,故忌讳尤甚。还据说,正德皇帝十分喜爱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妃子,所以正德瓷器中以阿拉伯文做装饰的很多,尤其以青花为甚。正德皇帝淫荡不羁,且喜欢标新立异,最终猝死豹房,年仅31岁。这些,都旁证了正德青花瓷多有阿拉伯文字的原因。因此,这些都成了研究明代中叶伊斯兰文化在我国传播及其影响的重要文物资料。


金会长提到的“八思巴文”,就更有说道了。“八思巴文”是被元世祖尊为“帝师”、“大宝法王”的乌斯藏僧人八思巴所创制的,元末后即废弃不用。古陶瓷纹饰有“八思巴文”,常常是定为元代的依据。从图1、图2的发色及龙纹的绘法,断定为正德年的,那么正德年为何出现元代的文字?早在10多年前就有这个争论,有人把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的青花云龙纹碗,碗底的4字“八思巴文”款(与图1、图2相似)定为“至正年制”4字。这个观点很快遭到驳斥。香港葛师科先生以自家藏品为例,用书写“八思巴文”和书写“正德年制”款的同样器物比较,指出:任何人都会承认这是同一时代的制品。


事实是,明朝历代帝王均与蒙藏上层僧侣保持密切往来,正德帝还将乌斯藏使臣留居豹房与“权倖杂处,气焰灼然”。正德年官窑龙纹瓷器以“八思巴文”书款,一是供入住豹房的国师、活佛使用,一是犒赏蒙藏喇嘛。英国学者霍布森(HOB-SON)就曾著文认为“这种以“八思巴文”书款是出于猎奇心理,文字不一定准确,只是为了赏赉西藏喇嘛以示友好和尊敬之意”这个意见,颇有见地。 景德镇窑匠并非古文字专家,依样画葫芦的几个字,考住了当代不少文字学家。但有一点,陈列在博物馆的“八思巴文”款青花龙纹碗,决不是误排在明代正德年的元青花!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