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陶瓷瓶类(五)
下一主题:古代陶瓷瓶类(三)
筒瓶
瓶式之一。造型为侈口,短颈,溜肩,长腹,平底,形若直筒,故名。筒瓶始见于明代万历朝,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被赋予"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从而成为民窑中最为流行的陶瓷器物。
胆式瓶
一种瓶式。长颈,溜肩,垂腹,形若悬垂的动物胆囊。造型近似锥把瓶,不同之处在于颈部较为短粗。始见于明万历朝,留行于清代。
六方瓶
又称为六棱瓶。明中晚期流行的瓶式之一,因瓶体作六棱柱形而得名。
橄榄瓶
鼓腹,口足内敛,平底或圈足,形似橄榄。有素身与瓜棱式之分。为清代流行器形,始创于顺治朝,雍正、乾隆时最为常见。
荸荠扁瓶
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器腹均为扁圆,形如荸荠,圈足。清代康熙时首创,多为直颈。晚清同治、光绪时,官窑又流行这一造型,但均为粗短锥颈,荸荠形扁圆腹,圈足,造型千篇一路,鲜有变化。
锥把瓶
形如锥把的一种瓶式。小口,长颈上细下粗,溜肩,鼓腹,浅圈足。创于清代康熙朝,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颇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