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瓶的分类造型(一)
发布时间 2011-08-04 浏览 53242 次

尖底瓶:新石器时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汲水器,红陶质,手工制作。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多绳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尖底瓶略有不同。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

传瓶: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器形,即单口,双腹并联的双缡尊,自铭“传瓶”。目前仅发现两件,分别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者出土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

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明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至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