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钧窑天蓝釉紫斑小碗
发布时间 2011-08-01 浏览 50262 次
规则的流动线条,造成了不同釉层间争奇斗艳、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后人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瓷乳浊釉的这种“不可控性”赋予其独特的“窑变无双,钧瓷无对”的特征。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钧官窑亦停烧,但钧民窑却仍得延续并积极仿制官窑产品,同时生产白地黑花等具有磁州窑风格,以及印花青瓷等具有耀州窑风格的民用粗瓷。至明万历三年,因钧瓷忌神宗皇帝朱翊钧之讳而被勒令停产,此后300年间,钧瓷烧制过程中自然窑变的技艺失传,直至清末民初方才由禹州神垕镇艺人芦氏兄弟复烧。钧瓷亦在此间倍受收藏界推崇,有“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之说。

该收藏品是北宋钧窑天蓝釉紫斑小碗为敛口,浅弧腹,通体施天蓝釉,釉面光泽并带有少量气泡,器壁内外经窑变形成了两道紫红色斑,并由浅色向深色过渡。器壁施釉不及底,底足经过削制显露出细腻致密的香灰色胎。这是一件典型的北宋官窑器,造型端庄,做工考究,釉层均匀,色彩美妙,紫红色带在天蓝釉的衬托下更显鲜艳,使釉色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难怪当宋、元时期钧瓷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时,其价格按重量与黄金(197,0.19,0.10%)等价。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