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左右,一年要回家好几次,两头牵挂,两边花钱,到年底腰包里就剩不下多少钱了。如今,家乡发展茶业,于是回家栽了10多亩
茶叶。在茶园里套种辣椒、黄豆等经济作物,每亩收入2000元不成问题,不比在外打工收入差。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外打工农民收到地方政府信件和从网上看到发展
茶叶的消息后,纷纷带着资金、带着新观念、带着技术回乡创业。仅新建乡返乡发展
茶叶的打工人员就达200余人,绥阳镇金鸡村返乡发展
茶叶的打工人员人员100余人。他们回到家乡后,用自家责任地和承包别人荒坡荒田荒地,发展优质茶园,带头种茶致富的场面随处可见,仅长碛寨村民组就新发展茶园1500余亩。 齐心协力打造
茶叶品牌为积极探索和推广“猪—沼—茶—林”生态循环经济建园模式,提高
茶叶的内在品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县以发展沼气池建设为突破口,挤出资金对建沼气池的农户进行补助,使全县沼气池建设达2万余口,现正以每年7500口的建设进度稳步推进。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举办的茶事活动,并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等媒体上进行宣传,营造人人谈茶、喝茶、论茶的良好环境;组建
茶叶办和
茶叶协会,投入资金保障,出台茶树育苗、茶园建设、基地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建设和开发、品牌打造、文化和人才开发等8个方面50条优惠政策。按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标准生产、加工,提高茶产品内在质量,保证食品安全;按市场规律和政策,重点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个
茶叶发展,减少和避免风险;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凤冈特色的“寸心草”公共品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核心基地,带动农户发展茶园,规划建设茶产业带、专业镇、重点村、示范户来扩大规模、推动加工、支撑品牌,赢得市场;按“企业+协会+基地”的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益。“富锌富硒”茶在获得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今年10月,县里组织农业局、
茶叶办和省
茶叶协会撰写了《凤冈锌硒乌龙茶》地方标准,11月《凤冈锌硒乌龙茶》地方标准通过专家评审。省里将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发布。2004年,凤冈2847亩21块有机茶基地和三间
茶叶加工厂获国家环保总局认证颁证后,今年,又组织7家企业申请了5881.5亩23块有机茶基地和一家
茶叶加工厂,并顺利通过有机评审。县里对来凤投资建优质茶园的客商,在茶园基地实行水电路三通和茶水配套工程,对投资商建
茶叶加工厂,帮助进行厂房选址、土地协调,完善水电路等相关配套设施。据了解,凤冈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茶园达到20万亩,建成一个以上
茶叶综合批发市场,打造一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力争一家以上
茶叶出口创汇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把凤冈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茶农种茶显现经济效益近年来,凤冈茶园已发展到8.2万亩,有机茶园2847亩,有7家大型
茶叶加工企业和近80家
茶叶加工户 ,2万多户茶农。目前,全县
茶叶产值突破亿元,茶农户均收入达2600元。在田坝村,一幢幢造型别致、同茶区环境协调一致的民居格外醒目。村内一条条平整的镶边水纹路在茶区纵横交错;农家院落花果飘香,林中有茶、茶中有树、林茶相间的美景映入眼帘……说起这几年家里的变化,村民们显得很激动。茶农陈世久激动地说,他家的茶园由于管理较好,一亩茶园盛产后高的收入达7000元左右。他家一个孩子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全靠
茶叶收入支付。如今,种茶最早的田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全村每年人均来自
茶叶的收入达2350元。加上辣椒、生猪等,收入更是锦上添花。现在全村90%以上的人家有电话、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此外,还有16位茶农购置了小轿车,摩托车、农用车等在茶区更是随处可见。今年,田坝新村改建新式农家住房,茶区村民自发集资300多万元建设新农村,创建“四在农家”。据悉,今年凤冈县新增种茶面积将突破5万亩,目前,全县
茶叶面积发展到近10万亩,
茶叶产业将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成为该县农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