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常用的茶具种类介绍
下一主题:八吉祥图案
铃铛杯:亦称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杯式之一,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明成化、嘉靖、万历时铃铛杯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
鸡缸杯:明代成化朝御窑厂创制的一种杯式。器呈撇口,敛腹,卧足;外壁以斗彩绘雌、雄鸡相伴护雏觅食图,画面衬以山石、花草,色泽鲜亮而柔和。鸡缸杯曾十分名贵,据明《神宗实录》记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明代嘉靖御窑最先仿制,庶几乱真,但署本朝年款。清代以康熙、雍正两朝御窑仿制最佳。乾隆朝杯身加高,画面中题有乾隆帝御诗《鸡缸歌》。
方斗杯: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时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卧足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套杯:多见于清代雍正至道光时期。撇口,敛腹,浅足。瓷器倒置如同马蹄,大小10个为一组,依次套叠合成一体,故名。
朝花夕拾啤酒套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