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杯的造型分类
发布时间 2011-08-04 浏览 51125 次

高足杯:杯式之一。撇口,弧腹,下承以高足若把柄,故俗称“把杯”。因执于手中便于在马上饮酒,又名“马上杯”。用手佛前供奉者,称“净水碗”。有陶、瓷质之分。陶质高足杯以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最为著名。瓷质高足杯始见于隋、唐,源于同时期的金银器,明显受到西亚文化的影响,后成为元、明、清时期流行的器形。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霍县窑、介休窑等处都大量生产。元代的高足杯,垂腹多较浅,足高长,且有八方、转心、竹节柄各式。1980年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彩斑高足杯,杯底有上小下大的圆锥状榫嵌入圈足内,圈足上方有微内收的榫,能使怀旋转。明以后的高足杯又增加菱花口式。

爵杯:酒具。夏、商、周时代盛行陶质或青铜质的爵,明清瓷器造型多仿古之作,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等窑均曾烧制瓷爵,俗称“爵杯”,器形仿青铜器式样,用于陈设或祭祀。

提柄式杯:战国时期原始青瓷杯式之一。杯体近似直筒形,小口,折肩,腹下略大,平底下有足。一侧有方棱形曲柄,柄上部与肩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