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茶叶基地有20名管理人员,全是当地的贫困户,每名工人每天有50元的收入。
今年61岁的黄伟南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出租18亩山地作为茶叶基地,一年下来就有270元收入;到茶叶基地当管理人员每月1200元,一年有14400元收入。仅茶叶这个项目,黄伟南一年就有14670元的收入。
深圳市丰源公司将按照“上规模、创品牌”标准建设南奋千亩茶园,利用两年左右时间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及休闲等为一体的茶产业基地,与龙窝镇的彭坊村、琴南村、罗洞村形成连片大型产业集散地,打造全市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茶叶产业生态园。
独特的产业化扶贫道路
这种“公司+基地+农户”发展产业模式,在全县53个省定贫困村都有运作。与南奋村不同的是,由中山大学挂扶的龙窝镇琴口村却走出独特的产业化扶贫道路:学校+基地+农户+引公司。
与南奋村一样的是,琴口村也是山多地少。经过仔细调研,中山大学驻村工作人员认为,把琴口村的资源与中山大学的科研优势结合起来发展项目,组织专家对土壤、风向、湿度、水源、日照和大气的洁净度等各项环境指标进行科学测量,制定了“三个产业、八项工程”的总体部署,并于2010年初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工作。这三个产业就是:红肉蜜柚、灵芝生产和花卉。
据中山大学驻琴口村工作组组长廖喜扬介绍,目前,中山大学已筹资35万元,帮助村民发展红肉蜜柚种植近19200株,种植面积达370亩。现有98%的贫困户参与该品种的种植,37%的贫困户提出扩大种植的要求。此外,2010年,中山大学筹资60万帮扶琴口村建设灵芝生产基地868平方米,完成一期种植菌种1.3万袋,帮助琴口村注册成立了紫金县琴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生产制作了灵芝深加工产品。今年已经种下第二期5万袋,预计产灵芝孢子粉达500公斤,按目前市场上4000元每公斤的价格算,产值将达200万元。筹资63万元帮扶琴口村建立1000平方米的花卉种植基地。现有红掌12500盆、蝴蝶兰7000盆。现灵芝花卉基地已跟公司签订合同承包给公司经营,每年村里获得30万元租金收入。
琴口村村支书邓庆珠告诉记者,根据合同,从今年开始,每年村集体和83户贫困户将收到来自灵芝公司的共30万元分红。
产业带动贫困户6823户
2009年以来,紫金县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紧紧围绕“一超”、“二好”、“三保”、“六有”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扶贫开发新道路,特别是“引龙头、建基地、扶大户、带农户、城乡联动”的产业化扶贫之路,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效地激发群众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一年来,该县共引进和培育发展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各类农民专业经济组织53家,带动贫困户6823户,每户年平均增加收入1200元;新规划建设农业生产基地12个,带动贫困村36个、贫困户2300多户,预计每户年可增加收入1500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挂扶紫金县的各级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10656.3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396个;该县53个省定贫困村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370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