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郎窑红的油槌瓶是真是仿?他看着是真不是仿。可是当他要买这件真东西时,却要问杨伯衡,这东西是不是真的,并说:“你说是真的,我就留下。”杨伯衡说:“我看是真的才给福大人欣赏,您看这东西怎么样?如果您相信我的眼力,就请您留下它,我让给您了。”“相信!相信!”福开森说了这话,杨伯衡才跟他要了两千元的售价,福开森从不讨价还价,要两千就给了两千,这号生意就做成了。
不料,一周过后,福开森派人请杨伯衡到他府上来一趟。福开森一见面便说:“你的郎窑瓶是仿的,请你拿回去!”杨伯衡愣住了,冷静了一下说:“福大人说相信我的眼力,我看是真不是仿,您才买下,今天您说是仿的!这是眼力不一样,可以退货,我拿走。”杨伯衡要走时,福开森来了火,声言从此不准杨伯衡进他的门。杨伯衡憋了一肚子气,离开福开森的家,再也没理他。
今天,福开森反而登门来访,杨伯衡想:中国的老规矩“光棍不打上门客”,何况杨某知书明理。故而笑脸相迎,第一句话还是;“福大人好!”福开森开门见山说:“听说你有对宋钧窑鸡心杯,能不能给我看看?”杨伯衡说:“福大人要看,当然可以。”
福开森边品茶,边欣赏这对钧窑鸡心杯,慢吞吞地问:“你要多少钱?”杨伯衡知道他是位要多少给多少的买主,所以不说价钱。
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为什么不多要价呢?中国人讲究生财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发,做买卖要价不能出圈儿,古玩铺不是老虎摊(以前京师有卖旧货的摊,漫天要价,唬人赚钱名曰“老虎摊”)。福开森懂老古董商心理,要价不会出圈儿,只能是高一些,但东西拿到美国则成了廉价买到的。
杨伯衡不说价钱是跟福开森较劲儿,你给我对多少钱我也不卖给你,既不得罪他,又要给他个还击。所以杨伯衡说:“这对鸡心杯,我要留一个时期,仔细鉴定鉴定,不要在卖出赝品!”福开森听这话不是滋味,又不好在往下说什么,只是顺话说:“你鉴定好了,在给我送去。”杨伯衡心想:你不是不准我在进你家的大门儿吗?怎么还让我给你家送货去呢?!但话不能这么说,于是笑笑说:“福大人!您的话我记住了。”这一语双关,使福开森十分不好意思。
福开森刚走,光绪进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京师大学堂监督袁励准来到博韫斋。杨伯衡拿出鸡心杯请袁大人欣赏。袁励准对宋朝钧瓷有兴趣也有研究,一见鸡心杯就爱不释手。
杨伯衡跟袁励准说:“福开森刚走,他要买这杯子,我没卖给他。”袁励准说:“福开森这美国人,在前清和民国都当差,吃得开,中国人惹不起。他给美国博物院收买中国古玩。他们钱多,我们没那么多钱。”“他们钱多是他们的事,我不卖给他们。您若喜爱,我把鸡心杯让给您。”袁励准听了,心中高兴。他问:“这鸡心杯有人给过价没有?”杨答:“给过,最多三千五。”袁励准马上说:“好吧!我给你四千,东西我拿走。”
这对宋钧窑鸡心杯收藏品,从民国元年到解放后的50年代初期,在袁翰林府里收藏,后由韩慎先收藏。50年代初期,韩把鸡心杯捐献给了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