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生
陈曼生(1768-1822),当清代乾隆、嘉庆之世。字子恭,名鸿寿,号曼生、曼公、恭寿、曼寿、曼龚、老曼、曼道人、翼盦,别号种榆老人、种榆仙吏、种榆道人、种榆仙客、西湖渔者、西湖渔隐、胥溪渔隐、夹谷亭长等。所用斋轩名有种榆仙馆、种石轩、曼陀罗室、阿曼陀室、石经楼、桑连理馆、连理双桂树楼等。陈士璠孙。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官至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以资胜。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具法度,隶古八分书,尤简古超逸。篆刻追踪秦汉,为西泠八家之一,浙中人悉宗之。他主张: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曼生作溧阳县宰时,公余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相传设计壶样十八式,由紫砂壶名工杨彭年和邵二泉等制壶,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题铭书刻。凡此,都署双款,除曼生款外,并有频迦等印款。世称“曼生壶”。紫砂壶茗壶与诗、书、画、印艺术相结合,经曼生倡导,逐渐开拓,形成一代风气,沿习迄今,影响深远。曼生书法、印章、词藻镌刻款式,均书卷气醇厚。曼生壶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方山”、“半瓦”、“瓜形”、“覆斗”等式。曼生壶底部,常钤“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壶把下钤“彭年”等小章。《竹刻胜语》:“余曾见许小岩观察有一烟筒,以竹为之,半刻梅花,及陈曼生所画。其下半刻铭款云:“曼生自铭并刻”。”则鸿寿又工刻竹。着有《种榆仙馆印谱》和《桑连理馆诗集》等。卒年五十五。
邵大亨
清代嘉庆、道光间(1796-1850)宜兴壶艺名手。江苏宜兴上岸(上袁)里人,生卒不详。年少就有大名,秉性刚烈,情趣闲逸,艺技超群,作品浑厚、精到、大度,为宜兴砂艺一代巨匠。大亨壮年便死于乱世,传世作品无几,在清代时,大亨制壶,已被嗜茶者视为珍宝,“一壶千金,几不可得。”清·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顾景舟《宜兴紫砂壶珍赏·紫砂壶陶史概论》:“邵大亨,约生于乾隆晚期,殁于道光末年。……他一改清代宫廷化繁缛靡弱之态,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到,成为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笔者(顾景舟)自习艺开始,以之为毕生孜孜于斯道技艺的楷模,揣摩端倪,悟其真谛,遂得以奠定基础。……他在创作上注意把握灵感,正如高熙所说:“或游览竟日,或静卧逾时,意有所得,便欣然成一器。否则终日无所作,或强为之,不能也。””大亨品格高贵,秉性刚烈。清·光绪《宜兴荆溪县新志》:“有邑令欲得之(大亨壶),购选泥色招入署,啖以重利,留之经旬,大亨故作劣者以应,令怒而杖之,亦不吽暴也。”表现了大亨坚贞不屈的可贵性格。
陈鸣远
号鹤峰,又号壶隐。清康熙、雍正年间入,他能自制自镌,雕镂兼长,制品多出新样,铭刻书法讲究古雅流利,具有晋、唐风格。他的作品,茶具、文玩无不精妙,名孚中外。除茗壶之外,文玩雅赏,更是有名。砚屏、梅根笔架、莲心水盂,以及瓜果小品,均善长其技,如南瓜壶:此壶设计,取材于自然,壶身为南瓜型;瓜蒂为壶盖,瓜藤为壶把,瓜叶卷成壶嘴﹔叶脉藤纹,均刻画得逼真,是其代表作品之一。《阳羡名陶录》上说他:“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他与文人交往较多,与海宁人杨忠讷友谊最深,他为杨氏专制素砂器一批,据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官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这是对他作品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国内外均有收藏。
惠逸公
乾隆时人。逸公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工巧一类,可与孟臣相伯仲,故世称“二惠”,然赝品之多亦几与孟臣等量。其泥色最奇,小壶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壶之古朴可爱也。孟臣制品浑朴精巧俱备,逸公则长于工巧,而浑朴不逮,故稍逊耳。疑逸公或为孟臣后辈,亲承手法,故能相类若是。逸公书法无实体,楷行草书俱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而竹刀钢刀均备,刻镌或飞舞或沉着,非干嘉后辈所逮也。
黄玉麟传略
黄玉麟(1842-1914年),原名玉林,曾用名玉麐。宜兴蜀山人,为清末著名制壶艺人。从师邵湘甫,三年即青出于蓝,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假山,得画家皴法,层峦迭嶂,妙若天成。因受吴大澄和顾荣林之聘,玉麟得以观彝鼎及古器,艺日进,名益高。晚年每制一壶必精心构撰,积日月而后成。
黄玉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出生于江苏丹阳县城,原名玉林,因避战乱,于六岁时迁居宜兴蜀山,七岁丧父,由母亲邵氏抚养成人。玉林长至十三岁(1856年),生活所逼,母邵氏托远亲制壶艺人邵湘甫收玉林为徒,走上从艺道路。邵湘甫,蜀山紫砂壶艺人,以制粗货(一般日用壶、盆、罐)为业,壶艺并不十分出色。而邵湘甫对门人家,却是蜀山细货好手汪升义家。汪升义的祖父,人称汪胖子,是个制壶艺人,以花货竹器闻名于世,并与上袁村邵家交好,得一邵氏祖传《鱼化龙》壶吃茶,玉林为壶所吸引,总是偷眼看《鱼化龙》,盯住不放,并在闲时串至汪家,听汪胖子谈山海经。玉林聪明也机灵,很得汪胖子欢喜。邵湘甫倒不阻止。
玉林跟邵湘甫所学茶壶款式,主要是《仿古》、《掇球》之类,师徒每日要赶二十把才能休息,壶并不讲究。至半年过去,玉林就开始脱手做活,干完活还要上窑烧成,很是辛苦。但玉林心心念念想着《鱼化龙》壶。有一段时间,玉林竟然在师傅邵湘甫睡觉后,偷偷摸摸来到工场泥凳头,点盏油灯,凭着记忆,捏塑《鱼化龙》茶壶,却总不能成功。捏捏毁毁,也不知学做了多少时日。
年底空闲,稍有时日,玉林每每借口上汪胖子家,有时玩玩,有时看看,有时汪胖子戏谑他:“你这小鬼,一天到晚打我鱼化龙的主意,莫非想要偷壶?”玉林大胆坦诚,说出自己想学《鱼化龙》茶壶,汪胖子一巴掌,打得玉林眼冒金星,还骂他想得轻巧,凭我汪胖子几十年功力,还做不到这等功夫的《鱼化龙》!巴掌打过,汪胖子却又大发慈悲,教他说:壶不是看出来的,要尺寸,要仿样,要专门工具,并叫玉林空闲时跟他学画图样。
玉林讨得汪胖子欢心,有空闲就画画图样,主要是照汪胖子的《鱼化龙》茶壶画。至学艺第三年,玉林瞒着师傅邵湘甫,在工房里偷偷做起一把《鱼化龙》茶壶。满师之日,玉林将做成的《鱼化龙》壶作为礼物献给邵湘甫,一时赢得“青出于蓝”的声誉,玉林也赢得一个雅号,时人称他为:“鱼化龙迷”。
玉林满师后,因已能做紫砂壶细货生活(花货类塑器),声誉反倒超过师傅邵湘甫。但由于多年战乱,窑场不景气,玉林和母亲邵氏生活很艰苦,往往是有了上顿没下顿。而且往往不能随自己心愿做茶壶,而是随需要为糊口,一会儿做壶,一会儿做瓶,一会儿做罐。但玉林一有闲时,总要做自己喜爱的《鱼化龙》茶壶。
二十岁之后,玉林改名玉麐,并开始在茶壶上使用“玉麐”印章。至成家立业,虽一贫如洗,但他在紫砂壶陶艺上的追求和探索并没有停止。
进入中年,玉麐技艺趋向老练。一个偶然机会,有个窑户叫他配只《鱼化龙》茶壶的壶盖。他一见这把《鱼化龙》茶壶的壶身,眼睛一亮,就是初学艺时汪胖子使用过的那种邵氏祖传《鱼化龙》壶。《鱼化龙》壶做得实在神妙,壶成圆球状,通身以规则的海水波浪纹组成,纹浪活泼,富有动感。后浪中一面龙头探出,张口睁目,似玩珠状。另一面鲤鱼跃出,头尾相翘,相映成趣。玉麐见是心爱之物,便根据这把《鱼化龙》的造型特点,设计出几种《鱼化龙》壶盖款式,一边配盖,一边观察,一边用心思。在配盖的过程中,他细细仿样,并经常在睡梦中突然惊醒,似乎到达如痴如狂的地步。
玉麐配盖成功,窑户甚为满意。当时蜀山已经开始兴起仿古之风,窑户向玉麐继续订制《鱼化龙》壶。他不满足仿别人的样,就自己打出了新样。壶更圆纯玉洁,整体丰满,壶身的海浪在规则中行云流水,龙头更威武尊严,龙身扭曲变化,张口睁目中吞玩宝珠,敞开的两根龙须亦格外引人注目。鲤鱼图案随着龙的神气而更显精神,强化了“鲤鱼跳龙门”主题。龙腾鱼跃,十分生动。壶盖亦如壶身统一格调,连体海浪自然相融,壶钮是一立体龙头,伸缩自如。浪花翻卷胥出成流,龙尾延伸自然为把。玉麐新样《鱼化龙》一出,窑场轰动。因《鱼化龙》圆润似玉,故有人赞誉玉麐为“玉麒麟出世”,以“玉麒麟”直呼其名。于是,玉麐遂改名为“玉麟”。
黄玉麟一举成名,《鱼化龙》亦不断翻新,其龙、鱼图案雕饰为玉麟一绝,成为传统经典作品之一。观其宜兴紫砂壶工艺厂的黄玉麟传世佳作《钮鱼化龙》壶,为这一时期的佳品之一。
《钮鱼化龙》,高10.1公分,口径7.5公分,材质紫红,泥质润腻,底款为“黄玉麟”印款。整体呈圆浑状,壶身云纹、海浪纹顺畅柔和,交替辉映,简洁明快。龙的形象威武粗犷,神态逼真。鱼的形象自然生动,吉利福康。壶流、钮自然过渡,精工巧制,莹洁圆湛,妙若天成。雄威而不失俊美,俏丽而不为人工做作,大雅丰姿,古色古韵,是黄玉麟精湛技艺的充分体现,也是黄玉麟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黄玉麟受聘于大收藏家吴大澄府上为其仿古创新,精品迭出。吴大澄历任广东、湖南巡抚,喜收藏、爱古董,常请紫砂壶名手至府中作壶,壶底钤“○斋”阳文篆书款。
黄玉麟至吴大澄府上,先模仿吴府收藏的钟鼎及古陶器。其后,又为吴大澄所藏的失盖供春《树瘿壶》配盖。因黄玉麟将《树瘿壶》误以为《木瓜壶》,故配的壶盖款式为“木瓜”式样。后为民国收藏家黄宾虹所识,并请裴石民重为其配盖,留下一段佳话。
吴大澄收藏的失盖供春《树瘿壶》从何而得,据《阳羡砂壶图考》载述:“旧存沈树镛(韵初)家,继归吴大澄,后归费念慈……”吴大澄是从沈树镛收藏处转而得来。黄玉麟为吴大澄所收藏的失盖供春《树瘿壶》配盖,并仿制成功,所仿的供春《树瘿壶》均于壶盖内钤“玉麟”小方章阳文篆书印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人把历史上传世的供春《树瘿壶》跟黄玉麟仿制并钤“玉麟”款的供春《树瘿壶》混为一谈,并武断地说供春《树瘿壶》式“实为黄、吴两人合作构思创制出来的。”以此否认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配盖传器供春《树瘿壶》,是毫无根据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黄玉麟仿制成功的供春《树瘿壶》现藏宜兴紫砂壶工艺厂。壶高11.5公分,口径6公分,材质段砂。全身作老树瘿状,凹凸不平,把类树根,古朴凝重,圆纯端庄,为仿历史供春作品的佼佼者之一。
黄玉麟在吴府受到厚遇,有条件、有时间,在壶艺上追求与探索,因而除了制作技艺上十分讲究,对材质配置亦十分讲究起来。黄玉麟自行配置成功的铺砂“雪花泥”,为泥中珍品。
《雪花提梁》现藏宜兴紫砂壶工艺厂陈列室,《雪花提梁》用纯手工拍打成型,壶盖钤篆书小方印“玉麟”,壶底钤篆书方章“○斋”。材质为紫红泥铺砂。颗粒匀而稠,大小适宜,疏密有致,无漏砂、夹砂、缺砂之嫌。砂面光洁,周边清爽,无明末清初铺砂凹凸不平感或浆面覆盖感。雪花如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壶飞舞,煞为壮丽,为铺砂工艺中罕见之极品。壶体浑厚朴实,口盖紧密,制工严谨,提梁虚实恰到好处,适宜把玩。《雪花斗方》纯手工镶片嵌成,端庄工整,同一材质,同一效果,同一印款,为壶界所推崇。显示了黄玉麟的艺术功力和高超技艺。
三年后,黄玉麟载誉归乡,吴大澄派人送来吴氏亲自订制,亲自书写的红木横匾一块,尚书“壶家妙手”四字,用阳文篆书描金,后有“麐斋”“吴大澄”之署款,高高挂于黄玉麟家正门中堂,为宜兴紫砂壶争来荣誉,为宜兴蜀山陶乡人民争来荣誉,至今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