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8302 茶 取样GB/T8304 茶 水分测定GB/T8306 茶 总灰分测定GB/T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GB14876 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17332 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NY5017 无公害食品
茶叶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地本标准3.1 武夷
岩茶 Wuyi rock—essence tea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4.原产地域范围4.1 武夷
岩茶原产地域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根据原料产区的不同划分为两个产区:武夷
岩茶名岩产区和武夷
岩茶丹岩产区,见附录A。4.2 武夷
岩茶名
岩茶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2 ,即:区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4.3 武夷
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
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除名岩产区的其他地区。5.分类5.1 武夷
岩茶品种分类传统品种包括水仙、肉桂、武夷菜茶、矮脚乌龙等。5.2 武夷
岩茶名枞分类名枞包括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北斗等。5.3 武夷
岩茶产品分类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6.要求6.1 自然环境6.1.1 地理气候与气候特点武夷山西北地势高,且群耸立,能阻当北部寒流的侵袭,气候温暖,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四条溪流和峰峦、丘陵相互交错,形成独特的微域气候,空气湿润、多雾。6.1.2 日照年日照时数4425h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h左右。6.1.3 气温年平均温度18℃~18.5℃,无霜期长。6.1.4 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6.1.5 土壤武夷山土壤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土壤,大部分茶区的土壤为火山砾石、红沙岩及页岩,土壤中许多植被残体遗留土中,日益堆积,使表层腐植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pH值为4—6。6.1.6 植被植被繁茂,常见的植物群落如杉、苦槠、白栋、马尾松、芒箕骨、蕨类。6.2 茶树种苗繁育6.2.1 母树选择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6.2.1.2 母树的培育a) 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改土,重施有机肥,增施过磷酸钙。b) 供夏秋插的母树在春茶萌芽、供冬插或翌年春插的母树在秋茶萌动前轻修剪。c) 幼龄茶树和生修剪、台刈更瓣复壮的茶树,结合树冠培养进行定型修剪。d) 定型修剪后施追肥。e) 冬季喷施石硫合剂,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f) 铺草覆盖,蓄水防旱。6.2.1.3 剪惩扦插6.2.1.3.1 插穗选择选择品种纯正、茎树红棕色半木质化、粗土、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梢。6.2.1.3.2 剪穗a) 当新梢出现红棕色、半木质化时时行剪穗。b) 对不同品种分别剪穗,去除杂种穗。c) 插穗应带有一片叶一个腋芽。d) 剪口要平滑,斜面与叶向相同,上端剪口距叶柄处3mm~4mm,应随剪随插。6.2.1.3.3 扦插a) 春插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夏插在6月初至7月上旬,秋插在9月至10月,以夏梢秋插为宜。b) 将苗床充分喷湿,待稍干不粘手时,按划好的行距扦插。c) 扦插行距、株距合适,叶缘叶尖以不重迭为宜。d) 直插或将叶片稍翘起斜入土,叶面应顺风向,叶柄芽应露出土面、叶片不能粘土,插后即遮荫,喷水于培养湿透。6.2.2 出圃规格扦插苗木出圃规格按GB1176667执行。6.3 栽培技术6.3.1 划种植行a) 梯面宽1.5m 的梯层茶园种一行,距梯埂外沿80cm—90cm平行划种植行。b) 梯面宽2.7m 以上的梯层按行距1.2m~1.5m 划种植行,种植行可与梯层不平行。6.3.2 挖种植沟与施基肥a) 根据划出的种植行挖深、宽各40cm 的种植沟。b) 重施有机肥,增施磷肥,与土拌匀,施沟底,再复土。6.3.3 定植6.3.3.1定植时间:在茶苗休眠期定植,以雨后或阴天最好,若发生干旱忌栽。6.3..3.2 品种配置:早、中、迟芽比例以1:3:2 为宜。6.3.3.3 种植密度a) 小乔木型品种株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