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次见面是在张老福州的家中,普通的住宅,简朴的陈设,茶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在客厅显眼处,是张老手书的他所提炼的中国茶礼——“俭、清、和、静”,茶座背后,是像一面墙大小的玻璃柜,装了满满一柜子茶叶,不仅有国内不同产地的许多品种,还有日、韩、印度等其他国家的产品。在三间内室中有一个专门的审评室,不仅储藏了更多附有标签的茶样,而且还有一个标准的审评台,审评台上是一字排开的白色审样杯,每个样杯都标有编号。凡有做茶人带了茶样来,张老从不推辞,总是认真审评一番,并给出意见和建议。不难看出,茶几乎占据了张老生活的全部。
2008年的第一天,99岁的张老作为“福建茶人之家”的家长,召集了五百余茶人汇聚一堂。那一天,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张老显得很欣慰,他说,给福建茶人一个有户口的家一直是他的心愿。这一天,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为了这个“家”,除了10年的不懈努力和工作,他还个人捐款10万元。而就在前一天,我见到了张老衣着俭朴的女儿,福建的茶人告诉我,张老的儿女们生活得都很清苦。那天,聚会上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张老的百岁寿辰,在哪里办,怎么办。显然,这个生日也已经不属于他和他的家人,而属于茶人的大家庭了。
就是这样,张老把大部分生活无私奉献给了茶事业。近百岁的高龄,他仍然坚守于他钟爱的事业,身体力行每一项工作,将全部精力和情感都给了茶。于外人看来,这不免奔波,而于张老,他不仅是乐于的而且是欣然的。这种高尚、无私的乐于与欣然,恰恰是因为他对茶长久的热爱。
“我们要中国农民不落伍,要中国农业不落伍,所以才站在复兴农村的最前线,作一个带路的急先锋。在这前进的路途中,所碰到的挫折、阻挠、困苦、危险,我们都认为是必然的波折。我们仍是镇静地在实际工作里求办法,本着‘身体力行,实事求是’的初衷,以达到我们最终的目标。”这是张老1936年为《安农校刊》所写的卷首语。现在看来,这些他都努力做到了,并且还在继续着。2007年一次研讨会上,张老在发言中说,茶文化博大精深,“我还是个小学生,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
每次见到张老后,我总是怀有一种不安,于是告诫自己应该活得更认真一点。有这样的前辈,大家不敢太偷懒。
张天福简介
张天福,茶学专家、制茶和审评专家。1910年8月生于上海,福建福州人。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张天福于1932年在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取得农学学士学位。1934获福建协和大学资助,东渡日本,并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1935年,再次赴台湾考察茶叶生产,后到福安县创办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安茶叶改良场,任校长兼场长。1940年—1942年,在崇安创办福建示范茶厂,任厂长兼苏皖技艺专科学校副教授。1942年—1946年,回到协和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兼该校附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1946年—1949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崇安茶叶试验场场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崇安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实业厅崇安茶厂厂长,后调中国茶叶公司任技术科长,1952年调任福建省农业厅茶叶改进处、特产处任茶叶科长、副处长。1957年张天福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平反。1982年,受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任技术顾问,主持省重点攻关课题研究。先后被选为福建省政协第一、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1982—1989年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顾问,主持乌龙茶作青工艺与设备研究。现任福建茶叶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名誉会长,福建茶人之家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