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明代成化弘治正德陶瓷
发布时间 2011-09-13 浏览 50718 次
期相比还是要胜出一筹的。


上海世博会纪念品五韵瓷 (2)、以瓷釉而论,成化的釉质在历朝以来是最好的。釉面光润纯净,洁白细腻,较少棕眼,用手抚之,有玉质之感。釉色有偏白与偏青两种,但无论哪一种,官窑制品其内、外及底釉的釉色都是一致的,这也是成化官窑的一个重要鉴识特征。成化时期的白釉的釉色白中微显黄色,民窑器也有偶见桔皮纹的。此期常见“米糊底”,也是鉴识的重要特征之一。青花瓷的外底常见不平的波浪感。成化黄釉器不多见,烧制常不大成功,釉面不很匀净,釉色黄中微带绿色。弘治器施釉方面与成化相仿,但略厚些,因此釉面更显细润。白釉器与成化相似,但稍带点灰,有的甚至泛青。白釉器底部见灰或泛青。弘治黄釉器的烧造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施釉较厚,瓷胎结合紧密,釉面特别滋润,颜色娇嫩,世有娇黄釉(也称鸡油黄)之称。正德朝施釉一般较厚,釉色肥亮,釉质比之前两朝稍粗。白釉一般为粉白色,也有白中带青。底部施亮青釉,这是正德青花瓷最主要的一个特征。黄釉较弘治差一些。正德期创烧出孔雀绿釉相当成功,施釉较薄,颜色鲜艳,犹如翡翠一般。三朝气泡均小而密集,底部成鱼子状,但通透,仿品常缺乏通透感。 (3)、青花瓷用料,从成化起已一般不用“苏麻离青”,而改用平等青(也称陂塘青)。这种料与“苏麻离青”的浓艳又深浅不均并常有蓝黑色结晶斑不同,它比较柔和秀丽,给人以淡雅、舒适之感,而且发色稳定,适合于画人物和各色花卉。弘治青花与成化相仿,正德前期仍用平等青,但较前两朝稍显灰暗。后期使用石子青,这种料色泽青中偏灰,大都清淡无华。 从成化起,已开始改变永宣时期的小笔触着色法,而采用双勾线条,一笔涂抹的着色法。这种所谓的“分水”描绘法即起于成化,具体说即用浓度大的青花料先双勾图案,再用浓度小的青花料平涂上色。此外,凡见有根的花卉这是成化瓷的特殊标志。成化有以梵文作为装饰题材的,至正德官窑又见运用波斯文作为装饰的图案。 成化朝的斗彩器极负盛名。但此种品种特别名贵,当时即数量有限。眼下市场上可见成化斗彩器特别多,叫价也不贵,可以说市场所见几乎无一真品,购买时要特别多一份谨慎小心。鉴识此三朝之器,既要考虑其形制和装饰风格等等各种因素,但这些均可以仿制,因此,还是要从胎质、施釉、施料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尤其要看有否真正的旧气?传世品要有釉上包浆和使用过痕迹,出土器须见灰皮或土侵之痕。有年代的胎、釉和彩料与新货其外在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平时要多看真品,多看瓷片,从中慢慢去体会,别无他法。 历朝以来,仿成化器的极多,自明至清均有。但掌握要领,仔细辨别,还是不难识别的。如明晚期的仿品,款识文字均不规整;清康熙仿品款识文字纤弱方正,图案板滞无神,釉面常成粉白色或青白色;雍正朝的仿品则款识无力,釉面也作粉白色;嘉庆朝的仿品则款识潦草,胎釉粗糙;现代仿品,制作粗糙,画工拙劣,又毫无旧气。所有旧气都是人工做上去的。

扩展阅读:鉴定宋哥窑瓷的要点

鉴赏天球瓶的特点

斗彩的发展与鉴定

仿古瓷收藏

瓷器的质量鉴别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