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盏
发布时间 2011-09-13 浏览 50392 次
斗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当时的茶叶,是一种用极嫩茶芽压制而成的小饼茶,外面以印着龙凤花纹的细薄绵纸包装,再涂上一层蜂腊。故又称为龙凤团茶。这种茶不仅生产制作过程极烦琐,饮用时也极烦琐。需先将茶饼捣碎,放在小碾子里碾成粉末,再用极细的丝箩筛过。将筛好的细茶叶粉挑进茶盏,先倒少许沸水,调制成膏状。然后才能冲泡。冲泡时需一边慢慢注水,一边用特制细棒均匀搅拌成茶汤。饮用时连汤带茶,一点不漏。因为这种茶汤,经过注水搅拌,面上会有一层极细腻的白色泡沫(另一说是茶汤本身色白)。茶的好坏,第一标准就是看白的程度:“青白最上,黄白最次”。为了能够更好的分辨,黑瓷就成了当然选择。因为只有在黑色容器中,白色茶汤的对比才鲜明。除此,兔毫盏因为内胎较一般陶瓷为厚,又有砂眼透气,十分有利于保温;而敞口小圆底的形状,既方便搅拌,又便于观察。总之,兔毫盏的这些特点,成为当时的最佳茶具。使的原为民窑的建窑,成了专门生产“御供”或者出口日本的半官窑。

然而,兔毫盏的真正魅力,还在于它的独特釉斑。犹其是曜变。我无缘见识完整的国宝级兔毫盏,但在朋友处见过若干碎片。将它置于阳光下,那些曜变圈立刻闪烁起来,随着阳光强弱与观察角度的变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断变化,五颜六色,犹如钻石般的绚丽,真是美不胜收!而即使是一般的兔毫盏,在阳光下注满清水,凝神静观,那一根根的兔毫,顿时活了起来,小小的盏中,变幻出森林,云海,大洋,甚至还有万马奔腾,千船竞流。这种景象与变化,是任何一种陶瓷都无法与之伦比的。这或许也就是兔毫盏形制虽然粗朴,却能成为王公贵族士大夫的珍宠,从而登上宫廷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 兔毫盏的特殊釉斑,宋代时尚无法人工制作,纯粹自然生成,因此一窑数万件黑瓷中也许就只有一两件窑变珍品。当时就稀少,如今存世更是屈指可数,成了国宝级文物。近年来,闽北一些有志者经过反复试验,已经研究出了兔毫盏包括曜变在内的秘密,用小窑烧制出了足可以假乱真的精品兔毫盏。建阳市博物馆馆长谢道华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皎皎者。今天,兔毫盏作为茶具来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然而作为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茶具,作为独具一格的古代瓷器,它的审美艺术价值犹在。因此谢先生的仿真兔毫盏,极受欢迎,销路极佳。不过也因此给了文物贩子可趁之机,将他的作品冒充真货骗人,这是谢先生始料不及同时深恶痛绝的。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