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中国陶瓷史的人都知道,宋代生产的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期,那时的“汝官哥均定”等官窑烧制的瓷器均被后世视为传世珍宝。宋瓷成了宋末至清初五六百年间无可企及的、无法仿制的神秘之器。
从雍正六年(1728年)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摹古与创新始终是唐英督陶28年间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清代前期的景德镇是幸运的,因为皇帝派来了唐英这样一个制瓷天才。
唐英任御窑厂驻厂协理官的那一年,宫廷造办处将珐琅料烧造成功,景德镇烧制珐琅彩瓷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正是在唐英的努力下,由珐琅彩发展来的粉彩瓷的烧造技术才逐渐成熟起来。这个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粉彩瓷瓷色柔丽俊逸,将陶瓷装饰艺术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史称“雍正粉彩”。
唐英在景德镇督陶的前8年是雍正在位时期,这一时期,除雍正粉彩外,还继承了康熙斗彩工艺,首创以清花料在坯体上勾勒纹样轮廓,经高温烧造后,再以粉彩颜料填画拼斗成完整纹样,再经低温烧制的斗彩新工艺,使雍正斗彩比康熙斗彩更具清俊华丽之美。此外,雍正时期景德镇官窑在唐英的主持下,创新成功了窑变釉,从而使原来色调单一的单色釉变得如霞光般流光溢彩,绚丽斑斓。
雍正粉彩
唐英督陶真正的辉煌是在乾隆朝初期的20年间。以唐英在乾隆朝督陶20年计算,总共为乾隆皇帝烧造的瓷器达50万件至60万件之多。这些只是普通器物,至于由唐英按照内务府专门设计的图样,为皇帝特殊烧造的巨型或异型瓷器,就更加让人意想不到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被称为“瓷母”的各色釉大瓶,就是唐英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 “风雅”而特意烧造的。属于唐英进呈的创新之作还有粉青釉交泰瓶等。
唐英还是仿制历代名瓷的高手,凡宋朝定、东、钧、汝、官、龙泉、哥、弟、湘湖等窑,及明朝永、宣、成、弘、正、嘉、万等官窑及欧器,他都能仿造。唐英督陶呕心沥血,新制作品层出不穷,但依然经常受到乾隆皇帝的斥责,动辄受罚。在历经创新的喜悦和担心受到皇帝斥责处罚的诚惶诚恐不断交织的28年督陶生涯后,75岁的唐英于乾隆二十一年以自己既老又病告退,不久便病逝于景德镇。
唐英去世后的景德镇御窑厂再也无复唐英任督陶官时的辉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景德镇的御窑厂彻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