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壶的做工其实强调的是细节,没有细节的壶平淡,经不起把玩。”专营茶叶的徐先生道出了收藏爱好者的心得。
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壶艺术教授堵江华介绍说,紫砂壶之精,精于其独特的成型工艺和精湛的制作技艺。紫砂壶器自北宋初创至明中期数百年间的发展,历代业者根据紫砂壶泥料独特的物理性能、极佳的可塑性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独有的紫砂壶成型工艺。型之美、砂之妙都基于精之工才得以体现,而工之精妙则体现在作品的方方面面,从作品细节上的精致也就可以去感受作品品质的精良。所以,“内部处理很精到、细节处理不马虎”也可以作为初识砂壶者评判作品优劣的诀窍。
业内人士表示,紫砂壶壶制作技艺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坯件表面的精加工。所谓精加工,系指用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他专用工具,对已接上颈、脚、嘴、把手的壶口、身、盖的表面,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这是紫砂壶壶成为工艺品的关键之一。
而紫砂壶壶的表面是不施釉的。要使紫砂壶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的工艺效果,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型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筋瓤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都需经过成型精加工来求得。例如大型圆条壶,壶口壶盖各有24条筋瓤对称。由于加工精细,烧成后壶盖任意调换方位,都能与壶口相吻。工艺水平高的紫砂壶壶,口盖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或称位移公差)一般都在0.5mm以内,是其他任何陶瓷壶类所无法比拟的。由于紫砂壶壶精度高,减少了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成为紫砂壶壶泡茶不易发馊变质的原因之一。
紫砂壶壶做工的衡量标准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壶盖与壶身是否严合。严合的壶,倒水时,水不会从壶盖处流出。所以,现在许多制壶工手将壶的壶盖沿边做得较高,目的就是阻碍倒水时,水从壶盖处流出。
许多做法可以验证壶盖与壶身是否严合。如在壶内注入2/3的水,按住壶钮孔,倒水,流不出水为壶盖与壶身严合。
紫砂壶做工虽精,但收藏中也还是有难以把握的标准。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某些看似较粗的工,也出自名家高手。精和细是相对而言,同一名家所做的壶,其粗工未必不如细工。
拒绝匠气
功力不等于艺术价值
紫砂壶独有的精工,如今成为市场过分强调、炒作的“升值点”。业内人士强调,单纯地找密封好的壶只会让大家分散注意力,密封壶口只是一个“方法”。做工不是不重要,而是目前的做工已经相当好了,毕竟做工是有极限的,但就算达到这个极限,也只是个“顶级工匠”罢了。
更有专业人士提醒广大爱好者,收藏紫砂壶艺术品,要把握好“艺术”本身的尺度,“如果把技术做到极致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但不幸的是,很多匠人到了一定程度后往往无法在艺术上更进一步”。这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来说,无疑是大打折扣。
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刘培金指出,现在很多炒作有些过分。紫砂壶壶本身的“精”,不仅仅体现在做工上,而是要看其结构是不是科学合理。所谓“精”的表现,盖与壶口的结合、结构要合适,这是个科学性问题。大的问题,是结构是否合理、整体是否协调。
要看把、盖、嘴,是不是能构成一条直线。构成直线,说明气的运动是顺畅的。所谓严谨,就是看这个直线是不是顺畅。再看倒水,如果水的流线能和壶把形成弧形,这就是严谨了。因为这符合自然。如果说脱离自然,要求其严谨到什么程度,这本身并不科学。
工艺要求在于总体的积极和谐,这是个根本。而不是说在某一个方面盖住后严丝合缝。只要盖住之后不晃荡、不滚动、不滑落,这就是够严密的程度了,达到一定标准了。放根头发来检验,没有多大艺术价值。这只是个功力问题。功力强,并不等于艺术价值高。这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看紫砂壶壶,还要看整个壶体的放射线是不是个圆形,看气的运动是否符合规律性。如果把自然规律抛到一边,谈额外的现象,就是额外苛求。所谓自然,本身就是科学的、严密的。脱离自然本身的要求,就是不科学的。
紫砂壶玩家张瑶涵说,选紫砂壶壶必依次序看三件事:首先是壶能不能用,这不是玩笑,常常有的壶根本不适合用来泡茶;再看壶能不能在手里舒舒服服地把玩,有的壶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甚至有壶做工太精良居然会扎伤手;三是壶好不好看,上不上眼。好的紫砂壶壶在拥有了好的形体、好的做工、好的泥料外,还必须要有思想、有韵味、有感情,才会有生命,才能真正打动欣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