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在第二届北京紫砂壶艺术节活动上,紫砂壶壶市场的未来方向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重点。
“真正的大师壶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人文艺术价值,应该说符合高品高价的市场原则。”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江苏宜兴是紫砂壶壶原料的唯一产地。宜兴在中国太湖流域,有山有水,有茶,有得天独厚的紫砂壶土,由紫砂壶土中提炼出的紫砂壶泥可以做成各种紫砂壶陶,其中紫砂壶壶在紫砂壶陶中独树一帜。据第二届北京紫砂壶艺术节活动的策划人、北京紫砂壶艺术馆馆长赵炎介绍,宜兴紫砂壶是集传统的陶文化、茶文化、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诸多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而史俊棠也认为,如今市场也存在一定“泡沫”问题。“价格炒到这个份上,买的不一定懂,懂的不一定买得起。同时,紫砂壶大师作品的高价位,造成大量仿冒作品入市,而没有一定紫砂壶艺术修养的人很难分辨。”
对于宜兴紫砂壶该不该大规模的量化生产,史俊棠给出了否定答案。“紫砂壶壶产业占宜兴总体经济的比重并不大。我们重点培育紫砂壶壶的品质,如果大规模量产就会是品质下降,也会造成仿冒品泛滥。”
紫砂壶壶为何升值?史俊棠认为,关键在于稀缺。“大师10多人,高级工艺师100多人,工艺师200多人,助理工艺师800人左右,技术员1000多人,”史俊棠说,“这就是宜兴紫砂壶工艺人才的储备,拥有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不过2000多人,这些人能供应多少紫砂壶壶呢?”而产生一个大师的周期,通常在20年以上,这种供应稀少与收藏品投资需求的巨大反差,自然造成出自大师之手的紫砂壶精品价格扶摇直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宜兴紫砂壶特有的原料和深厚的艺术传统,走“大师”之路应该是地方产业发展的主流,而规模化量产或许会影响行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