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发布时间 2011-11-02 浏览 52032 次
,了解各种药剂的性能和防治对象,不宜长年使用几种固定的药剂防治各种病虫害。3.5.3 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和用量 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用药量和最少有效次数,符合经济、安全、有效的要求,省药、省工、省成本,减少了残毒为害,对天敌亦较有利。切忌随意加大药剂浓度和用量,切忌那种不论病、虫具体情况盲目地隔几天便施一次药的作法。3.5.4 改进施药方法,减少茶叶中农药残留量 克服目前防治病虫害普遍使用大面积蓬面喷药的作法,可以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采用挑治、点治,间行喷药的方法。对发生在茶丛中下部的病虫害应将药剂喷洒在蓬面下。象甲、叶甲类的幼虫发生在土壤里,可采用土壤施药。此外还应严格按照品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茶,以减少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 3.5.5 正确看待防治效果 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时,常有片面追求防治百分率的现象。如果不是合理使用农药,即使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产生的副作用可能会更严重。事实上,“三R”问题本身就是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全局来看,使用农药是迫不得已而采用的防治手段。这就要求从生态学观点和农业生产最大经济效益上去看待防治效果,不要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更不要片面追求高的防治百分率。3.6 抓住越冬期防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是茶树的休眠期,时间长达5~6个月,此时也是很多茶园病虫害的越冬期。茶园病虫害的越冬场所一般都在茶树中下部枝叶上,地表层枯枝落叶下或茶园土壤中越冬。越冬期间可结合茶园培管措施防治病虫害。如翻耕施基肥时,可控制除尺蠖类的蛹、剌蛾类的茧以及蛴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对病虫发生严重、树势又比较衰老的茶树进行重修剪、台刈等措施进行更新。也可采取清蔸亮脚的方法,剪去茶丛下部的枯枝、纤弱枝、病虫枝,特别注意剪除蛀梗性害虫的被害枝干。还可发动群众人工采除茶饼病、茶白星病等严重的病虫,摘除茶毛虫卵块,卷叶蛾虫苞、蓑蛾护囊,击碎枝杆上的丽绿剌蛾、褐缘绿剌蛾、黄刺蛾的茧。用竹刀刮除被害枝干上的蜡蚧类害虫、苔藓类病害。对黑剌粉虱、蚧类、螨类及病害较多的茶园可在秋季封园后喷施一次0.3~0.5玻美度的硬石硫合剂。经过这些措施,可消灭大部分越冬虫源,减少越冬以后的病虫基数。总之,越冬期是茶园病虫防治的大好时机,此时不采茶,劳力充足,病虫处于休眠状态易于清除,不会影响天敌的生存,不会污染茶园环境,是全年中病虫综合防治的关键,真正体现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茶园病虫生态控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对策,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比如茶树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机制,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茶园生态系统内部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各种管理措施的协调等,都需要进一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茶园病虫生态控制在国内研究不多,还有更多的工作有待深入探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