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出茶 的好坏,甚至制茶手法如何!在最高温时,会有呛鼻的感觉,只有部 份的茶汤在最高温时会呛出香味来,如果是这种情形,冲泡时,尽量 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冲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经过几秒之后 ,香味就开始呈现,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 一种香味就会慢慢呈现,也是由淡至浓,由浓至淡。一层接著一层, 甚至到室温时,都还有香味,人家所说杯底留香的茶就是这样!在闻 香的时候,通常嗅觉会疲惫,就是「久不闻其香」的意思,所以应当 每闻几秒就将闻香杯移开几秒,让嗅觉接触到新鲜空气,再闻,才不 至于「入于芝兰之室」!在现今的
茶叶,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
茶叶, 否则火气太大不容易闻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气的数量就越减,恐 怕这个道理有些焙茶人还不知,但是,泡茶人在选购时,应当知道! 当然,选购
茶叶时的试泡,香气的表现常被火气包住了(刚焙过的茶, 火气自然在),所以要问清楚焙火的时间,在品咂之后才得以监别。但 是选茶比较好的方式,并非闻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浓者,香气在往 后的表现会比较好。当然,刚制成的
茶叶,如果焙火重,香气又足, 保持新鲜的感觉(香气会转、滋味会跳、喝了之后会感到鲜活),当然 是等级以上的
茶叶!第二种是茶汤。有些茶,用闻香杯或汤匙或许闻 不出香气来,可是在入口时,会有香气表现出来。当然,跟闻香杯一 样,温度渐减,香气会有变化。不过,可能在一两个月后,会发觉入 口的香气渐减,这是
茶叶内部进行反应的缘故,属于正常,或许在别 的地方表现更佳的感觉!早期有人说那是「走味」!如果对于
茶叶的 后发酵有一定的认识,我想,「走味」不见得是件坏事。觉得
茶叶的 状况值得珍藏,将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库,可减缓
茶叶的变化! 第三种是喝完之后,从口中吐出来的香气。会发觉呼吸之间,有 香气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洱茶,有时候在闻香杯、饮用时闻不到某 种香气,饮完后会发觉有一种清香存在。「清香」?20年以上的老□ 洱都可能有这种香味,而这种香气是属于青□洱特有的香气,尤其芽 茶最为明显!当然其他茶种也有类似的情况。 喝茶的场所会影响香气。举出四个地方,如室内、挑高建筑、凉 亭、室外。如果风不大,湿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觉香气明显 来排列:室外>凉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内。所以,饮茶闻香和 环境中的气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妨试试看,拿著闻香杯,在室内 和室外比较一下,所谓室外,顶天即可(上面没有遮盖物)。其他如抽 烟、喝酒、喝咖啡…,都有类似情形!所以阳台喝茶一定比室内好; 顶楼喝茶一定比阳台好!一般倒茶区选茶时,各家的营业场所通风情 况应比家里好,香气也比较闻得到! 口中对于香气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颚跟鼻腔的交接处,所以, 评监比赛茶时,评审都会将少量茶汤饮入口中时,稍微低头,从嘴唇 的左边和右边吸入空气。当吸入空气时茶汤混著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 搅,容易让嗅觉感受到茶汤的香气。当然我们喝茶时也可以这样做。 虽然这是很高竿的品监方法,但是建议两点:刚开始时「刺激性」太 大,恐怕要经过个一年半载后,嗅觉才能适应;容易呛到,入口茶汤 尽量少,吸入空气时先轻轻吸,习惯后再加重。 茶汤饮下,口中有翻搅的动作,例如吸气、吞口水的动作,可以 闻到茶的香气。尤其是饮入浓茶时,茶香会渐渐由口腔翻搅而显现出 来。早期,有人用小壶泡(孟臣壶),泡出来的茶汤虽然少但浓得让人 皱眉头,但是,茶香、滋味渐渐呈现出来的那种感觉,好得就像那首 歌「雪…一片一片一片…」。 回甘。回甘的茶,让人有余味无穷的感觉!但是并非所有的茶都 会有回甘的现象。所以这种感觉要好好体会。茶汤下肚后,轻咳,会 有甘味和香气跑出。 所以综上茶香品茗方式得知,如果真的是几个人一起喝茶,声音 岂不是大得惊人?是的,如果遇到一群人喝茶声音嘈杂得很,不是茶 业品监,就是遇到珍奇古玩了! 对于茶香、滋味的监赏,是需要用心体会的。专心是不二法门。 喝茶,专心喝茶,完茶后聊天、赏壶,就专心聊天、赏壶。 当然,曾经听说有人可以喝出茶种、海拔、施肥、制茶方式、茶 龄、年份、、的相异,真的吗?确实有。只要专心,以后自己就是!